緬懷逝去動物的石碑,從屠宰場遺留下來的歷史與文化!搜尋全台現存畜魂碑之旅!-中部篇(二)
上一篇我們了解到畜魂碑的歷史,反映了人類對生命的愧疚和反思,我們從北部的松山、北投走到木柵。接下來,我們將帶您走進台灣中部,繼續這段充滿敬意的旅程。 中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中市肉品市場獸魂碑(1933 年舉行揭幕,昭和八年) 台中市屠宰場位於現今的西區民龍里,直到 1979 年才由電宰場取代。目前此碑在台中豬事圓滿公園市內,靠近東成路及東光二街那一測,歷史悠久。這座碑建於日治時期,由花崗岩製作的圓柱形碑。正面刻有「獸魂碑」三個大字,左下角原本刻有「台中州長竹下豐次書」,但後來被重新雕刻成「台中市長林柏榕題」。背面也被改成「中華民國七十二年九月八日 臺中市肉品市場管理委員會建立」,原始的文字應為「昭和七年六月二十四日台中市獸肉營業者一同建」,有可能是因為日台斷交之後,國民黨為了清除日本殖民統治的痕跡而下令。每年農曆七月,根據論文研究當地居民都會在此進行中元節祭拜儀式,至今仍保存良好。(圖片來源戦後台湾の動物慰霊碑―日本統治時代からの連続と断絶) 鄰近大眾交通站點資訊參考: 火車:精武車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水西寧社區獸魂碑(1941 年,昭和十六年) 位於清水區西寧里五權東路西寧社區活動中心內,位於活動中心後方,全台唯一一座位於社區活動中心的一級古物畜魂碑,石材材料為花崗岩。正面題有「獸魂碑」三字,後方有「昭和十六年四月吉日建之 大甲郡獸肉販賣商業組合」。透過活動中心的介紹中了解到,此位置原為人工屠宰場,土地為台中縣政府所有 ,經地方人士多方奔走請願取得該土地,並由當時的鎮公所負責興建,本社區發展協會自籌款,歷經二年興建,於 1991 年落成起用。 鄰近大眾交通站點資訊參考: 公車:西寧國小、中山高美路口 火車:清水車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霧峰獸魂碑(1940 年,昭和十五年) 霧峰獸魂碑位於台中縣霧峰里中正路 1105 巷的籃球場入口附近,此籃球場前身為霧峰屠宰場所在地。該碑原本由大屯郡獸肉小販業者設立在霧峰屠宰場內設立於屠宰場內,於 1941 年 11 月 8 日,由桐林州衛生課長舉行了揭幕儀式。碑的形狀為不大的圓柱型自然石,表面刻有獸魂碑三個大字,右側刻有紀元二千六百年紀念,左側刻有“大屯郡獸肉商同業組合,組合長 楊文慶、副組長 吳金銀、役員 組合員。 霧峰獸魂碑被保留下來,目前也有立座及鐵欄杆保護,顯示出他的歷史重要性,然而碑上也有許多年輕人留下的塗鴉。(神武天皇即位紀元,又稱日本皇紀或簡稱皇紀,是日本的紀年方式之一,以日本神話中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的即位元年開始起算,比現行西曆早 660 年。西元 1940 年當時即為紀元 2600 年) 鄰近大眾交通站點資訊參考: 公車:甲寅里、中山高美路口 高鐵:台中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舊東勢肉品處理場獸魂碑(1931 年,昭和六年) 獸魂碑現位於臺中市東勢區第一公墓公園化納骨堂左斜前方的空地。正面刻有「獸魂碑」三個大字,字體轉折處的紅漆痕跡依稀可見,石碑材質為石英砂岩。背面則落款「昭和六年九月建」、「東勢食肉改良會」。此碑於 1931 年由日本人設置在東新國小後方的屠宰場,1999 年因 921 地震搬遷至現址。 根據化石專家李天德指出,製作此石碑的石材是產於大甲溪上游白冷層的石英砂岩,白冷層年代距今約四千萬年前,最有趣的是,石碑有一道明顯的直線痕跡,即為「生痕化石」。 「舊東勢肉品處理場獸魂碑」在 2023 年 10 月 6 日經古物暨民俗審議會通過,正式指定為台中市一般古物。碑體基座共有三層,由上而下分別為一完整大石、小石混水泥層及方形水泥基台。台中市現存日治時期的獸魂碑僅有四座,彰顯了其珍貴與稀有的價值。 鄰近大眾交通站點資訊參考: 公車:東勢 高鐵:台中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靖獸魂碑(建造年份不詳) 永靖獸魂碑位於彰化縣永靖鄉永安街 73 號,是一座為安撫因屠宰畜牲而產生不安情緒而立的紀念碑。此碑第一代建於日治時期,屬於當時的永靖屠宰場,主要屠宰肉豬,次為羊和牛,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是戰後重立的第二代碑。每年仍辦理普渡祭祀活動,成為地方重要行事。 1986 年,彰化縣肉品市場在溪湖鎮成立,永靖屠宰場停止運作,並於 2003 年末開始拆除,但依然保留永靖獸魂碑作紀念。此碑為洗石子方尖碑,基座窄上寬下,圓盤下有四支架,碑文以金屬字鑲嵌而成,這種形式相當罕見。 2018 年彰化縣文化局接到永靖鄉公所因交通便捷、環境便捷想要拆除,縣政府原想要在 2019 年 6 月普渡過後進行拆除,但地方文史工作者極力阻止,提報為歷史建築緩拆。2020 年,雖然文化局公告不予登錄為歷史建築,但地方人士仍積極保存此碑,它見證了屠宰場的歷史變遷,與永靖故事牆和城腳媽廟成為永靖後街文化圈的重要記憶。目前縣府也沒有相關拆除計畫。 鄰近大眾交通站點資訊參考: 公車:永靖 高鐵:彰化站 — 文 動物權文字記者 李鈺珊 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我們堅持不懈地站在街頭,無論風吹雨打,為動物權益奮戰。我們每日都與民眾分享著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價值。如果你在街上偶然遇到我們的推廣團隊,歡迎停下腳步,了解我們正在宣導的議題,並給予我們的工作夥伴一份鼓勵和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2024.08.11
緬懷逝去動物的石碑,從屠宰場遺留下來的歷史與文化!搜尋全台現存畜魂碑之旅!-北部篇(一)
你知道嗎?在台灣有一種石碑是紀念因人類而犧牲生命之動物的靈魂所建造,名為畜魂碑、獸魂碑,也稱動物慰靈碑。這一習俗在日治時期 (1895 年-1945 年) 傳入台灣,而日治時期所建的還保留下來的畜魂碑,最早可追溯到 1931 年 (昭和六年) 位於松山四獸山的天寶聖道宮的石碑。目前調查到台灣現存的畜魂碑,位置大都立在各地的原有屠宰場附近、動物園、畜改場、實驗動物機構,或是文化中心,甚至寵物殯儀館都開始設立類似的碑石,用以安慰逝去動物的魂魄。而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為華人的一個傳統節日—中元節,就是旨在緬懷與弔念逝者非常重要的日子,同時也反映了華人社會對生命的尊重和對來世的信仰。 依田賢太郎在他的研究《動物塚考》中探討動物塚的習俗可以追溯到日本繩文時代,人們在那時就已經開始建立動物塚來紀念死去的動物,這一習俗也受到了中國儒家、道教以及日本神道教的影響,強調對動物的尊重和感恩。依田將被立塚的動物分為三類:「被人類使用的動物」、「食用動物」和「神格化的動物」,前兩者的分類與台灣現存的畜魂碑比較有關係。十年之後,依田賢太郎於 2018 年 07 月下旬出版了動物塚考的續集「いきものをとむらう歴史 -供養・慰霊の動物塚を巡る」,對於日本全國的 500 多件動物塚進行更深度的研究,進一步的探討人類建造時與動物之間的動物觀,種類從哺乳類、昆蟲、海洋生物都有,提供給有興趣深入研究的讀者參考。 適逢中元節的到來,跟著友善動物協會導覽從屠宰場遺留下來的畜魂碑吧!(依石碑所在地,從北部到南部的順序排列,系列文章共分北、中、南三輯) 信義畜魂碑 北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松山四獸山的畜魂碑(1931 年,昭和六年) 位於台北市信義區松山路 664-10 號,天寶聖道宮山門左側坡地,此碑於 1974 年天寶聖道宮加以收留保存,是台灣現存年代最久遠的畜魂碑,是用大顆天然石雕刻字樣而成。此碑原位於大龍峒屠宰場與家畜市場南北相鄰(現址為大同區公所與蘭州國宅所在地),該碑的建造目的是為了紀念在大龍峒蘭州屠宰場被宰殺的牲畜,表達對它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大龍峒蘭州屠宰場建立於 1913 年,供應台北地區主要的畜肉類需求。市場和屠宰場相鄰,家畜市場批發豬、牛、馬、羊,交易完成後就送到屠場宰殺,為台北市設立的公共第二屠宰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北市人口增加以及對肉品需求量提高,屠宰場的設備、衛生、和供應效率面臨著考驗。1970 年代電宰興起,隨著環境衛生污染以及肉品檢驗機制合格問題,促使政府加速全面實施現代化電宰屠宰場,大龍峒蘭州屠宰場在 1972 年正式關閉。 鄰近大眾交通站點資訊參考: 公車站牌:永春高中站、松德站 捷運:象山站、永春站 照片來自台北市建築老照片,民國 13 年甫峻工之台北屠宰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投大豐公園畜魂碑(1940,昭和十五年) 正面碑文刻上「台北州衛生課長安達敬智 書」,當初此地屠宰場由於靈異傳說盛傳,人心惶惶,肉商為了內心安寧與安撫被宰殺的動物靈魂向台北市州政府要求所建。 北投屠宰場位於台北市北投區的大豐公園今籃球場一帶,舊地名為「豬屠口」。曾是平埔(巴賽族)人與漢人混居之地,與凱達格蘭文化密切相關。過去屠宰場的光景多在半夜作業,煙囪冒著炊煙,屠宰場內有四個臨時放豬的竹舍和一口用來清洗豬隻的清泉井。屠宰前,獸醫會檢查豬隻的健康情況並蓋章確認。在日治時期,豬肉供應緊張,需要憑戶口名簿購買,優先供應日本人和講日語的家庭,最後才輪到台灣人。 1980 年代北投屠宰場才正式停用,當時已沒有進行屠宰,只作為接收豬隻屠體之地。屠宰場原址後來規劃建造為磺港公園與大豐公園。建築公園時,畜魂碑一度被隨意棄置,後經八頭里仁協會發起重新安置,大豐公園完工後,碑石被遷回原址。剛遷回時,位置和朝向出現誤差,原來的「座東朝西」象徵畜魂往生西方極樂的坐向變成「座南朝北」。經過當地文史工作者的努力,碑石最終回到原來的位置和朝向。 目前,北投畜魂碑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大興街 145 號停車場車道口右側草圃中。根據陽明山公園管理所回覆,目前大豐公園作為整修中的北投市場的中繼市場,周圍圍著柵欄,石碑還位於原處,未來新建市場工程完工後,大豐公園預計 114 年進行改建,115 年完工。 鄰近大眾交通站點資訊參考: 捷運:北投站 公車:福安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柵畜魂碑( 1937 年,昭和十二年) 這座石碑原址位於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一段 14 巷 3 號的屠宰場,當時屠宰場座落在水田中間,遠離住家免得殺豬哀嚎聲驚擾附近百姓。設立畜魂碑以安撫因屠宰而亡的動物靈魂,這種做法在日本和台灣多處都有。 木柵畜魂碑在原址被棄置多年,碑體與基座分離,碑體也有缺角,曾經有消失的危險。幸好在當地文史工作者的努力下,該碑於 2007 年被台北市政府列為文化資產一級古物,並於 2008 年移至文山區的文山公園內。現在,畜魂碑安放在象徵烈士犧牲的忠魂碑旁,與冤死的人類魂魄相伴。在文山公園內,這座石碑成為了紀念動物靈魂和展示地方歷史的重要文化遺產。目前周遭有捷運環狀線工程進行,要透過柵欄才能目睹其真面目。 鄰近大眾交通站點資訊參考: 捷運:景美站 公車:木柵市場、文山行政中心(木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芝畜魂之碑(建造年份不詳)圖片感謝新北市社區營造輔導中心提供 目前此碑在三芝區福成社區活動中心,也就是三芝的洗衫窟舊街區。根據新北市社區營造輔導中心的盈慧老師說:「這塊石碑是在整地的時候發現的。」。此地以前是公有屠宰場,在民國 60-70 年代電宰業興起之後此地逐漸荒廢,成為社區的黑暗角落。2018 年後透過社區規劃師、福成社區發展協會、陽明大學 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多方合作規劃之下,此地區目前成為樂齡開心農場、社區工作坊、社區孩子放學後的第二個家,由退休教師進行課後輔導、社區一日遊等等。專為社區「洗衫窟仔」打造的翻轉計畫,各角色間的的主體與客體界線模糊,社區發展有生命般地活絡起來成為互動的有機系統,老、中、青三代合作更加緊密。 鄰近大眾交通站點資訊參考: 公車:三芝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淡水畜魂碑(1943 年,昭和十八年) 圖片來源:國家圖書館數位典藏 這座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畜魂碑被保存在淡水農會超市前,超市員工在農曆初二、十六都還會進行祭拜(經查閱各方資料與致電農會超市後確認)。此地舊時為淡水豬灶(屠宰場)後改建為農會超市,此碑為少有現地保存未位移的石碑。石碑正面刻有「畜魂碑」三字,背面落款為「昭和十八年五月十五日,淡水郡警察課長神代文治書」,材質為砂岩(一說為安山岩)。(圖為石碑之拓片) 淡水豬灶直到 1990 年代因肉品全面改成電宰才關閉,曾在光復後越戰時期提供肉品給美軍,但因不符合肉品衛生問題而停止供應。 鄰近大眾交通站點資訊參考: 公車:永樂巷口(中山市場) 捷運:淡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於台北市士林區西雲禪寺的豐原獸魂碑(1936 年,昭和十一年) 台中縣的豐原食肉改良會設立了這個碑。相傳這個碑建立的原因是因為 1906 年的嘉義大地震和 1935年 的中部大地震,造成了許多動物的死亡。根據 真辺将之 博士 的論文研究,這個碑在 1959 年的八七水災中被掩埋,後來重新被發現並移至西雲禪寺。 鄰近大眾交通站點資訊參考: 公車:倫仔尾、福德祠 捷運:劍潭、士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宜蘭市同慶街屠宰場畜魂碑(1931 年,昭和六年) 由宜蘭市金進益營業者建立,原碑立於宜蘭市舊屠宰場,今已改建為宜蘭縣社會福利館。1981 年宜蘭豬隻改為電宰,原「慶和街屠宰巷」整編為「同慶街」,意味普天同慶。目前石碑移藏於蘭陽博物館保存,收藏並未展示。(圖為宜蘭市同慶街廢棄人工屠宰場之畜魂碑前景) 碑文詳述了六畜為人類生活作出的巨大犧牲,並呼籲人們對牲畜懷有感恩之情,悼念其犧牲。這座碑文不僅是一件紀念性建築,更是當時社會對待牲畜的態度和文化觀念的反映。碑文中使用了“報德成仁”等字眼,意在強調人類應對牲畜的犧牲作出回應和感激。 鄰近大眾交通站點資訊參考: 公車:蘭陽博物館 — 文 動物權文字記者 李鈺珊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身為台灣第一個定期在街頭推廣動物權運動的團體,每日都有工作人員站在街頭,不畏風吹日曬雨淋,向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與蔬食的美好。若您碰巧遇上協會的推廣夥伴,也可停下腳步,了解協會正在分享的議題,為工作夥伴們加油打氣。
2024.08.09
被迫不斷成為「爸爸」的公雞:家禽業的人工取精現實
隨著父親節的到來,許多人將目光投向那些為家庭辛苦付出的父親們。然而,在家禽產業中,公種雞這些「爸爸們」卻面臨著一個少為人知的辛酸現實——非自願人工取精。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 據農業部統計,113年光是第1季臺閩地區雞隻總在養量就高達10,269萬隻,較112年同期增長8.8%。面對龐大的市場經濟需求,物種的自然繁衍轉變為成本、效益以及毛利堆疊而成的現代家禽產業。《畜牧法-畜牧場主要設施設置標準》中規範,種雞養殖設施面積在每百隻15至60平方公尺之間。在有限的空間裡,規格化的人工授精能快速完成後裔測定和特定公雞的繁殖,並將精液運輸至不同的禽場,擴大同一公雞的配種範圍並大幅提高了利用率,一隻公雞在未曾接觸母雞的情況下能和約30隻母雞完成配種。 自然配種時公母雞個體比例接近,加上性別間體型差距使得受精成功機率有了不確定性。面對高需求的經濟市場,自然配種能帶來的產業效益顯得微不足道,而精準量化且成功率高的人工授精卻成為主要手段。在飼養成本、龐大市場供需與利潤回收的層層數據考量下,實現了產業效益的最大化。 公雞的辛酸現實:頻繁的非自願人工取精 家禽產業中的人工授精作業。圖片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 當人工授精成為產業主流,就意味著種公雞們必須接受頻繁的非自願人工取精。在養殖場中,公雞被強制固定著身體和頭部,洩殖腔附近的羽毛被根根去除,只為了避免精液不會觸碰沾染雜質。在行動自由受限的情況下,公雞的鞍部、腹部直至尾部被反覆按摩並在人為刺激中逐漸引起性反應,作業人員便會擠壓生殖突起進行精液採集。 身心影響:人工取精對公雞的生理和心理影響 作業人員擠壓生殖突起進行精液採集。圖片來源:台灣畜產種原資訊網 人們不知道的是,這看似單純的程序對公雞而言卻是莫大的身心影響。雞對於危險狀況擁有自主意識和判別能力,並具有基礎同理心。研究顯示,當雞隻判別危險接近時,心跳會加速,啼叫的頻率也會產生變化。這樣的情形在取精作業中屢見不鮮。在面對人員抓取時,公雞常因為緊張以及驚嚇的情緒而不停咯咯啼叫,生殖突起便不易變硬突出。為了維持精液產量,作業人員會壓著雙喙以減少啼叫,進而迫使公雞射精。 生殖突起變硬卻也不能和順利採精劃上等號。壓擠力道稍有不慎,便可能因壓力過大導致血管破裂,精液因混入血液而被視為污染,該雞隻則需等待4-5天血管修復後重回產線。除了血液,在強制人工取精的過程中,有些公雞在掙扎時會有失禁的情形,而混入糞尿的精液對產業來說也是污染失誤。產業中的一次技術失誤,對公雞來說卻是無端承受生理和心理的創傷,而這樣的創傷在牠們的生命中可能是週而復始的循環。 訓練與操作:確保高成功率的背後 (AI產製示意圖) 為了確保作業成功率,產業人員會在配種季節前2-3星期對公雞進行每週至少2次的採精訓練。這些訓練不僅是為了讓公雞適應人工取精的過程,還包括對操作人員技術的磨練,以確保每次取精的精液質量達到標準。在配種季節開始後,通常以隔日採集的方式,每週進行2-3次的作業,以保持精液的新鮮度和活力。對於少數分泌旺盛的雞隻,則會進行每日採精,並採取連續五日工作、一日休息的週期作業。 社會性動物的恐懼與記憶 雞具有跨物種的社會性行為與記憶。圖片來源:Pexels.com/Oleksandr P 雞是具有高度社會化行為的動物,從胚胎時期就形成了影響其社會行為的記憶,並隨著時間持續更新。這種與生俱來的社會性使牠們能夠和其他各種物種進行社會交往,並形成種間感情的紐帶和記憶的連結。在週而復始的高頻率採集下,公雞可能在一次次的反覆作業中,記憶與生理產生習慣。經常採精的公雞,有時看到採精者就會提前排精;而有些公雞則因為頻繁的驚嚇而習慣在採精時排尿或糞便。這些公雞在一次次從業人員練習與試錯中,承受不斷重複的恐懼,卻因為無法提供產業所需品質的精液,最終遭到淘汰失去生命。 從子孫滿堂到被剝奪性自主 這些公雞的一生,一次次被人類提取精液,在人工配種的操作下有無數小雞誕生,實實在在地成為子孫滿天下的「雞爸爸」。然而對牠們而言,成為父親的現實卻不等於天倫之樂,有的只是一次次規格化的性自主剝奪。在我們感謝父親付出的同時,別忘了狹小的廠房中,有一群「爸爸」,終其一生被不斷成為父親,卻連自己的孩子都沒有見過。這樣的結果,都來自人類產業的需求。 (AI產製示意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為有意識的個體,我們其實都有能力改變現況。透過調整和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及消費行為,從需求端著手,我們可以減少對工廠化飼養系統的依賴。選擇植物性飲食和支持人道對待動物的替代產品,將有助於推動產業轉型。透過我們的集體行動,最終終止動物在這些殘酷系統中的悲劇,讓未來的每個生命都能在尊重與關愛中生活。 — 文 動物權文字記者 游依苓 參考資料: 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https://www.naif.org.tw/main.aspx 全國法規資料庫-畜牧場主要設施設置標準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M0060069 台灣畜產種原資訊網-人工生殖技術:雞人工授精https://www.angrin.tlri.gov.tw/artda/chickens/chickens.html ResearchGate-Influences of Maternal Care on Chicken Welfare- By Joanne Edgar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89507333_Influences_of_Maternal_Care_on_Chicken_Welfare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Semen-collection-from-chicken-Source-from-Jag-Mohan-Principal-Scientist-Head-CARI_fig1_351049161 United Poultry Concerns-The Social Life of Chickens - By Karen Davishttps://www.upc-online.org/thinking/social_life_of_chickens.html 作為台灣首個定期在街頭推動動物權益的團體,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每天都有成員堅持在街頭,無論天氣如何,向公眾傳達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好處。如果您碰巧遇到協會的推廣夥伴,不妨停下腳步,了解他們正在推廣的議題,並給他們加油打氣。
2024.08.08
英國動保法也保護海洋動物
英國政府在2021 年 11 月宣布,動物福利(知覺)法案(Animal Welfare (Sentience) Bill)的保護範圍將擴大到所有頭足類軟體動物(包括章魚、魷魚和烏賊)和十足甲殼類動物(包括螃蟹、龍蝦和小龍蝦)。根據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的一份報告,有確切科學證據顯示牠們皆具有感受疼痛、痛苦或傷害的能力。 「動物可能只是以不同於人類的方式做出反應,所以我們必須仔細尋找行為、認知和神經方面的標記,我們有一些可靠的理由認為這些標記與情感有關。」倫敦經濟學院自然與社會科學哲學中心副教授兼動物感知基礎計畫首席研究員Jonathan Birch博士這樣說到。Birch博士長期以來一直在探索動物是否有知覺的議題。此項計畫旨在回答兩個主要問題:如何科學地研究動物的知覺;動物知覺科學如何幫助設計更好的政策、法律和照顧動物的方式。 由Birch博士領導的政府委託獨立審查,參考了300多項現有科學研究,得出結論認為頭足類動物和十足類動物應被視為有知覺的動物,審查結果也促使了法律的修改。 除此之外,審查也評估了目前與這些動物相關的商業行為,以及對動物福利的影響。呼籲禁止拔除蟹鉗 (declawing)、割破蟹鉗 (nicking)、切除眼柄 (eyestalk ablation),活煮及章魚養殖。(註3) 雖然英國的法律可能已經改變了某些動物的待遇,但Birch博士的研究結果是否表明,人類對待其他動物的方式可能也存在問題?例如,許多人會同意在養殖場的雞沒有得到良好的對待,但像昆蟲養殖場,數百萬隻昆蟲被擠進狹小的空間後再經粉碎機中處理,卻很少受到相同的譴責。 Birch博士也認為:「因為我們沒辦法只是看著動物,就知道牠們是否有感覺,或有什麼感受。所以我們可能會認定,我們感同身受的動物才是有感知的動物,而我們難以感同身受的動物,比如無脊椎動物,是沒有感覺的。事實絕對不是這麼簡單。我們需要尋找方法,超越自己對這些動物的情感反應,轉而研究牠們實際情況的證據。」 在《動物感知基礎》計畫的另外三年裡,他希望動物感知科學能夠繼續發展,並強調我們對動物感知的理解、法律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所有有知覺的生物還有許多未解答的問題。 「比如說,禁止人們踐踏昆蟲的想法不切實際也無法執行,」Birch博士說。「儘管如此,昆蟲養殖確實存在一些目前超出動物福利立法範圍的問題。」 「我認為我們必須問,如果我們發現證據表明某些昆蟲是有感情的,是否真的完全超出了動物福利法的範圍,或者我們應該嘗試思考如何制定一些實用的、合理、適度的法規來確保人們不會無端地折磨昆蟲?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參考資料: 註1: Octopuses, crabs and lobsters to be recognised as sentient beings under UK law following LSE report findings 註2: The science of feeling: why octopuses, lobsters and crabs require animal welfare protection 註3: 如何善待章魚、螃蟹和龍蝦等感知動物? ——————————————— 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我們每一天都在街頭為動物權益努力,不論天氣如何,我們始終堅守。與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益處是我們的使命。如果您在街上遇見我們的推廣團隊,請停下來了解我們的宣導議題,並給予我們的工作夥伴一些鼓勵和支持。您的支持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2024.07.05
人類對小動物的可怕酷刑
想到動物寶寶,我們腦海中立刻浮現的是牠們純真無邪的眼神、毛茸茸的小身體和笨拙可愛的動作。這些小生命以其天真爛漫的模樣,激發了我們內心最柔軟的情感。無論是小貓咪、幼犬,還是小雞、小豬、小羊、小牛,牠們的稚嫩聲音和活潑好動的天性,都讓我們不禁露出笑容,充滿了保護和疼愛的溫暖。 大部分人不會故意傷害,甚至虐待小動物。然而,在食物選擇上,許多人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付錢給別人,讓他們用殘酷的手段折磨這些小動物和成年動物,以生產肉類、乳製品或蛋。而我們今天將會揭開這個長期被蓄意掩蓋的真相。 1. 以斧頭砍殺小公牛的頭部 在乳製品行業,因為雄性小牛不會產奶,許多農場會用錘子或斧頭猛擊小公牛的頭部,以除掉牠們。雖然也可以透過將小公牛送去屠宰來賺取利潤,但有些農場更傾向在小公牛出生後就立刻殺了牠們。 做為食物被屠宰的小公牛也有分幾種,包括:剛出生三週大,有的腹部還掛著臍帶的小公牛(Bob veal),這類小牛會被製成熱狗和預製三明治肉。以代奶粉餵養的小牛(Milk fed)。代奶粉中含有抗生素,控制因飲食不足所引起的腹瀉。低鐵的牛奶替代品也會讓小牛貧血,目的是生產市場偏愛的白肉。這些小牛在活動受限的小空間裡度過短暫的一生,在 18 至 20 週大時會被屠宰。小牛因為過度禁閉的空間而不良於行,往往在前往屠宰場的途中必須有人幫助牠們進入卡車或拖車。(註2) 照片來源:Mercy For Animals 2. 活碾小雞小鴨 在蛋雞養殖業,才剛出生一天的小公雞就會被活活絞碎,只因為牠們不會生蛋。挑選雄性雛雞的一種方法是使用基因改造品種,小公雞的顏色為較深的黃色。 在鵝肝產業,則是母鴨寶寶出生後就會被丟進電動絞肉機,只有雄性小鴨才會被保留和飼養,因為牠們的體重增加速度比母鴨更快。 可悲的是,活活碾碎幼鳥的可怕做法並不僅限於雞蛋和鵝肝產業。那些弱小或畸形,為了食用肉而飼養的小雞或小火雞同樣也面臨著殘酷暴力的死亡。由於肉類工業使用的是經過基因改造,能夠快速生長的品種,因此許多幼鳥孵化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畸形。 照片來源:Animals Now (formerly Anonymous for Animal Rights) 照片來源:STOP THE CRUEL CULLING OF CHICKS AND DUCKLINGS IN EUROPE | OIPA 3. 不使用麻醉直接扯掉小豬的睪丸 一般來說,美國農業部不允許帶有公豬異味的肉類進入肉品供應市場。公豬異味與雄性動物自然分泌的荷爾蒙有關,因此,在美國飼養的肉用小公豬幾乎 100% 都會被閹割。 事實上,即使在沒有強制規定的國家,小豬仍然會被閹割,這樣牠們就不會散發出異味。很常見的做法是在沒有使用任何止痛藥或麻醉劑的情況下,撕扯或割斷幼豬的睪丸。 小豬並不是唯一經歷這種痛苦過程的小動物,羔羊,甚至小牛的睪丸也會在沒有止痛的情況下被去除。閹割小動物的原因各有不同,有些是為了控制肉的氣味,有些則是為了讓動物更加順從。 照片來源:Journalist Shines Light on Barbaric Practice of Piglet Castration | Be Korea-savvy 4.燒去幼鳥的喙 在肉品業和蛋業中,對火雞、小雞燒毀喙的過程被稱為“斷喙”。 就像食品工業中對動物進行的大多數殘害一樣,這個過程是在沒有任何止痛或麻醉劑的情況下完成的。喙通常會被永久縮短,但有時也會重新生長。 蛋業和肉品業中的鳥類被迫與數以千計的同類一起生活,在這種高壓的情況下,鳥類可能會出現自殘、霸凌和啄食的現象,業者為了降低受傷數量,就會進行斷喙。 斷喙是一個極其痛苦的過程,因為喙非常敏感,充滿了痛覺受器、血管和神經末梢。儘管如此,大多數養殖場,包括標榜「非籠飼」和「放養」的,都會購買經過斷喙的小雞。 照片來源:The Cruel Egg Industry Hurts Chickens 5. 從母親身邊綁架嬰兒 在乳製品業中,標準程序是小牛(無論是雄性還是雌性)出生後不久,就將牠從母親身邊帶走,以便獲得並販售牛奶。為了讓乳牛產奶,牠們必須被迫不斷懷孕,然而牠們的寶寶通常在出生後幾個小時內,就會從母親身邊被奪走。雌性小牛將被迫遭受與媽媽相同的命運,而雄性小牛則會在不久後被殺死以生產小牛肉。 不幸的是,乳製品產業不僅限於乳牛, 山羊和綿羊也被迫經歷相同的創傷。 照片來源:Animal Equality 6. 將小豬的頭撞向混凝土 PACing(也被稱為Thumping)是一個術語,意思是「撞擊混凝土」。這是肉品業用來殺死不想要的小豬的方法。 生病或無法存活的小豬將被拎起後腿並對著混凝土猛烈撞擊。這會造成嚴重的頭部創傷,導致極度痛苦而緩慢的死亡。沒有立即死亡的小豬會在痛苦中扭動掙扎,有些甚至會癲癇發作。 照片來源:Mercy For Animals 動物和人類一樣會感受疼痛、恐懼和壓力,他們的生命與存在價值不低於人類,不應該因為任何人的利益而遭受不必要的虐待,並有權利得到尊重與善待。 消費者有知的權利,而且每個人也都希望當善良的人,不希望自己在不經意、不知情的情況下,造成傷害。 當我們了解真相後,就可以試著去調整我們的消費模式。 請嘗試全蔬食的飲食與生活,讓這個地球成為對不同物種更友善的地方。 參考資料 註1: 7 Things Done to Baby Animals That We’d Never Dream of Doing to the Most Evil Criminals 註2: Facts on Veal Calves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身為台灣第一個定期在街頭推廣動物權運動的團體,每日都有工作人員站在街頭,不畏風吹日曬雨淋,向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與蔬食的美好。若您碰巧遇上協會的推廣夥伴,也可停下腳步,了解協會正在分享的議題,為工作夥伴們加油打氣。
2024.06.18
大家都不願當雙標人
(本文為翻譯文章,並於文末補充觀點)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個人會因為看到狗受虐的報導而落淚,卻對吃下一整桶,導致多隻雞受苦和死亡的雞翅卻毫不在意? 答案就是物種歧視。物種歧視是一種錯誤的信念,認為某個物種比其他物種更重要。這種毒性的心態在我們的社會中根深蒂固,並造成了各種負面影響。 從小,大多數人就被灌輸這樣的觀念,習慣性地認為:某些物種值得關愛和同情,而其他物種則不值得——基於人類武斷的偏好。父母、老師、媒體和其他影響因素有意無意地向孩子們傳遞這樣的訊息:小狗和小貓是「朋友」,牛和雞是「食物」,老鼠是「害蟲」。大多數孩子也被教導,人類的欲望、需求和利益總是比其他物種更為重要。 因此,我們學會忽略內心的良知,它告訴我們虐待他人是錯的,但我們說服自己,我們有權利把動物關在實驗室裡、對牠們進行實驗、殺死牠們,因為動物實驗可能對人類有幫助。我們告訴自己,吃牛奶製成的冰淇淋沒關係,因為我們對甜點的渴望勝過母牛哺育和照顧小牛的權利。我們也告訴自己,可以偷羊毛來做毛衣和圍巾、偷鴨毛來做枕頭。我們認為,為了盈利和「娛樂」,把虎鯨囚禁在單調空蕩的水池裡是可以接受的;我們從釣魚中得到的樂趣,比魚被刺穿嘴巴,並被拖入無法呼吸的環境中所受的苦更重要。人類試圖利用物種歧視來為各種殘忍的行為辯護。 哲學家彼得·辛格在其開創性的著作《動物解放》中,將物種歧視定義為「一種偏袒自己物種成員的利益,反對其他物種成員利益的偏見或態度」。 但是,把一種動物的生命看得比另一種動物的生命更有價值也是物種歧視。例如動物收容所舉辦募款活動要幫助貓狗,卻在活動上提供牛、豬或雞肉。 無論人類對動物的看法如何,所有動物都應該得到平等的尊重與對待。雖然大多數人一生都深受物種歧視的影響,但我們是可以克服,也必須突破這種思維模式。 動物是有思想、有感知的生物,我們可以避免使用貶低其他物種,或漠視牠們痛苦的話語。 拒絕物種歧視也意味著客觀檢視我們的個人選擇,並改變其中會傷害動物的行為。 其中一個切入點是透過購買未經動物測試的產品,支持從未資助或進行動物實驗的機構,來表達我們反對動物實驗。另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則是成為純素食者,不再食用動物性食品。 當我們開始將其他物種視為同類和個體時,我們就不會為了牠們的皮膚、毛皮、羽毛或羊毛而剝削牠們。我們可以選擇不含動物成分的衣物,並且避免支持馬戲團或動物園。 拒絕物種歧視,從以友善、一致的態度對待不同動物,意識到每一種動物都有權在不受人類剝削的情況下自由生活,所有有感知的生物都應該得到同情和尊重。 翻譯原文連結: https://www.peta.org/features/what-is-speciesism/ ——————————————————————————————— 除了物種歧視外,一般來說的「歧視」往往是指基於某種特定的屬性或身份,對個人或群體進行不公平或不平等對待的行為以及態度。這些屬性或身份可能包括種族、性別、年齡、宗教、性取向、殘疾、民族、社會經濟地位、外貌、語言等。常見的歧視包含: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年齡歧視、宗教歧視、性取向歧視、殘疾歧視、語言歧視等。台灣友善動物協會除了反對物種歧視外,也不支持上述任何一種歧視行為。絕大多數的公眾與個人,都可能是任何一種歧視的受害者,即便是反對我們立場的人亦然。舉例來說,我們希望發生在女性身上,對於身體尊嚴的貶抑與關於性的各種侵略能夠終止,也希望發生在男性身上,對於社經地位的過份期待、對展現脆弱情緒的嘲諷及壓抑,可以停止,更不用說發生在其他性取向身上,種種刁難、排除、漠視,都應該被扭轉。我們聚焦在動物身上,希望物種歧視能減緩,是因動物無法為自己發聲,動物沒有話語權,所以物種歧視更難被關注。我們希望所有歧視都能被終止,祝福無論支持或反對我們的人,包含動物朋友們,都能享有公平與和平。 ———————————————————————————————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身為台灣第一個定期在街頭推廣動物權運動的團體,每日都有工作人員站在街頭,不畏風吹日曬雨淋,向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與蔬食的美好。若您碰巧遇上協會的推廣夥伴,也可停下腳步,了解協會正在分享的議題,為工作夥伴們加油打氣。
2024.06.15
六種經濟實惠的營養蔬食
海藻 海藻是人體基本營養素的絕佳來源,將海藻加入飲食中有助於增強整體健康。 它含有纖維、必需氨基酸和維生素A、B、C和E。事實上,海藻含有多酚、類胡蘿蔔素和Omega-3脂肪酸等預防疾病的成分而被歸類為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 扁豆 扁豆富含蛋白質,是重要的氨基酸來源。由於含有高量的多酚,扁豆也被認為是有價值的膳食成分。研究指出,扁豆含有生物活性化合物,食用扁豆可以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 鷹嘴豆 在飲食中加入鷹嘴豆或鷹嘴豆泥對身體有多種好處,它能幫助預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像是心血管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研究發現,經常吃鷹嘴豆或鷹嘴豆泥的人比不吃的人攝取更多纖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葉酸、鎂、鉀和鐵。 當季本地根莖類蔬菜 根莖類蔬菜是生長在土壤底下,植物底部附近的菜,雖然叫根莖,但並不是全部都是植物真正的根,有些是肉質生長物,可以儲存營養,供植物在寒冷的月份使用。 這些蔬菜以低熱量和高抗氧化物質含量而聞名。每種根莖類蔬菜都富含各種必需維生素和礦物質。 豆類 豆類是另一種實惠又多功能的食物,富含必需營養素。它們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像是多糖、寡糖、蛋白質、多酚/植化素、維生素和礦物質,是健康且價格合理的選擇。 蘑菇 蘑菇對健康有很多好處。它們的抗菌特性可以幫助我們抵抗感染,還可以增強免疫系統、降低膽固醇。蘑菇含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可以提升我們的整體健康。此外,蘑菇也是硒、鉀、核黃素、菸鹼酸、維生素D、蛋白質和纖維等重要營養素的絕佳來源。 蔬食不僅美味,更富含纖維、維生素和抗氧化劑,能降低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症風險。多吃蔬菜水果,有助於提升免疫力,保持健康體重,增加活力。邀請您一起調整飲食習慣,享受蔬食帶來的健康好處。 參考資料: Six Budget-Friendly Plant-Based Foods for Sustainable Eating 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我們堅持不懈地站在街頭,無論風吹雨打,為動物權益奮戰。我們每日都與民眾分享著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價值。如果你在街上偶然遇到我們的推廣團隊,歡迎停下腳步,了解我們正在宣導的議題,並給予我們的工作夥伴一份鼓勵和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2024.06.04
乳製品的真相
乳製品業的乳牛一生都在受苦,從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牠們就只被當成商品對待。其實跟人類一樣,乳牛是為了後代才分泌乳汁的,要如何持續供應人類牛奶呢?牠們必須不斷不斷地被強迫受孕。通常,酪農會將手臂和裝滿精液的槍放入無法自由移動的牛體內,並將精液注射到子宮頸中。乳牛在產後幾個月又會再次受孕,並在懷孕大部分的時間內繼續被擠奶,產後又重複經歷這個殘酷的循環,直到無法再被利用,被送往屠宰場為止。 一隻受傷倒臥的乳牛在貨車抵達屠宰場時含著淚抬起頭。圖片來源:We Animals Media 為了達到高產乳量,現代的乳牛經過選擇性培育,牠們的產乳量是正常母牛的六到十倍。母牛經常患有乳腺炎,導致乳房組織腫脹、發熱、疼痛和出現代謝紊亂。由於牛奶被視為商品,業者勢必希望乳牛盡可能產出越多牛奶越好,但要考量牛隻能承受的負荷,又不造成牠們生病或其他健康問題,其實是非常難以取得平衡的。 乳牛在兩歲左右產下小牛,通常會繼續產奶2.5至4年,在自然界中乳牛的壽命可以到20年,但在乳製品產業鏈中,牠們從出生到死亡的總壽命只有4.5至6年。當乳牛產奶量下降、變得不健康或受傷時,牠們就會被宰殺。事實上,市面出售的牛肉中就有部分是來自被乳製品產業剝削的乳牛。乳牛經歷長途運輸後抵達屠宰場,被迫進入電擊箱,在這狹小的空間裡,頭部會先被射擊,這個過程本來是要讓牠們失去知覺,然而許多時候,牛隻其實是在仍有意識下被割開喉嚨的。(註1、2) 失誤率極高的擊暈槍,造成牛隻在仍有 意識下被割開喉嚨。圖片來源:5 Ways The Dairy Industry Hurts Cows 小牛從母親身邊被綁架 相信這是任何一位身為母親的人都無法接受的事,但這卻是乳牛的日常。 與人類無異,乳牛也有強烈的母性本能,但在這個產業中,母牛與小牛之間的親密連結完全是被忽略,也不被允許存在的。小牛在出生幾分鐘或幾小時後就會被迫與母親分離,只因為要出售原本應該屬於牠的牛奶給消費者。網路上也有許多母牛在孩子被帶離後持續痛苦鳴叫或在後方追著載有小牛車子的影片。 雄性小牛對酪農來說沒有用,因此會做為食用牛被宰殺(包括小牛肉或製成寵物食品的廉價肉類)。雌性小牛就會像牠們的母親一樣成為乳牛。 小牛出生不久即被強制與媽媽分離。圖片來源:We Animals Media 與母親分開後,小牛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將在監禁的環境中度過,大多數小牛在出生後的前兩到三個月都會被困在孤獨、貧脊的籠裡,喝著代乳粉,而人類則是喝著原本為小牛準備的牛奶。在美國,超過90%的乳牛主要被限制在室內飼養,其中超過60%的乳牛脖子被拴在牛欄裡,連關乎動物福利的基本行為都無法施展。(註1、2) 養來當小牛肉的小公牛會在小於2x2公尺的單獨板條箱裡度過短暫的一生,這些箱子的設計是為了限制小公牛運動和肌肉正常生長,目的是生產口感滑嫩的“美食”。小牛被刻意餵食低鐵的牛奶替代品,這樣牠們就會因為貧血保持肉色蒼白。由於極不健康的生活條件,這些小牛易容易感染一系列的疾病,包括慢性肺炎和腹瀉。《動物科學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被關在較小空間中的小牛,不易保持自己的清潔,並且會因難以伸展前腿和轉換姿勢(從躺著變站立),導致關節腫脹。研究還發現,當使用較小的圍欄且小牛長大時,因壓力出現的刻板行為也會增加,像是捲舌和「假咀嚼」(sham-chewing)(嘴裡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咀嚼的行為)。(註3) 圖片來源:We Animals Media 隨著牛隻長大,牠們還會經歷一連串痛苦的殘害,包括: 燙印:工人用明火加熱過的鐵棒燒燙牛隻。這些未經治療處理的傷口很容易受感染。 去角: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乳牛其實是有角的,因為這些角通常會在小牛出生後的前四至六周內被移除。工人會切掉牛角或燒掉脆弱的組織,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牛角充滿了血液和超敏感神經末梢,但牛隻卻是在毫無任何麻醉的情況下被去角的。其他的方式包括使用化學物質(如果接觸皮膚會引起刺激和組織損傷);以鏟角器 (scoop dehorners) 割斷角芽並以燙熱的鐵器除去角芽,造成牛隻嚴重的疼痛。(註2: 雖然在英國規定去角需輔以麻醉劑,但傷口造成疼痛的持續時間通常比麻醉劑持續的時間更長。) 斷尾:工人會以鐵絲或橡皮筋纏繞在尾巴上或直接用剪刀剪斷。(註1、2) 以燙熱的鐵器除去角芽,造成牛隻嚴重的疼痛。圖片來源:5 Ways The Dairy Industry Hurts Cows 乳製品不只殘忍剝削動物,還會對環境造成毀滅性的影響,也可能損害我們的健康。 飼養乳牛會向大氣排放甲烷、一氧化二氮和二氧化碳,這些都是影響重大的溫室氣體。 一項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指出,如果沒有肉類和乳製品消費,全球農地使用量可能會減少75% 以上(相當於美國、中國、歐盟和澳洲的總面積),並且仍然能養活全世界。英國衛報也報導,雖然肉類和乳製品僅提供 18% 的熱量和 37% 的蛋白質,卻佔用了83%的農地,並產生60%的農業溫室氣體排放(註4、5)。酪農業是砍伐森林的主要原因,導致自然棲地轉變為農業用地,自然棲地喪失也是當前野生動物大規模滅絕的主要原因。此外,由於糞便和化肥處理不當,往往也令當地水資源受到污染。 由聯合國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 (IPBES) 發佈的2019年全球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評估中提出,工業化農業和過度捕撈是導致物種滅絕的主要原因,其中肉類和奶類製品產業佔很大比例。法國永續發展與國際關係研究所(IDDRI)的Yann Laurans表示:「土地利用看來是生物多樣性崩潰的主要因素,70%的農業與肉類生產有關。是時候要重新思考工業化肉類和乳製品在我們飲食中所佔的比例了。」(註6、7、8) 乳製品讓人類更健康? 沒有任何物種在嬰兒期之後會繼續喝奶,或者喝其他動物的奶。牛奶是針對小牛的營養需求,牠們有四個胃,體重在幾個月內就會快速增加,有時在2歲之前就會超過400多公斤。多數人在2歲時就開始減少乳糖酶的生產,乳糖酶是一種有助於消化牛奶的酵素,乳糖酶的減少可能導致乳糖不耐症,會出現脹氣、痙攣、嘔吐等。(註9) 有研究人員估計,世界上約有68%的人口患有這種症狀。除此之外,研究顯示,牛奶與許多癌症和疾病有關,例如乳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牛奶和其他乳製品中的飽和脂肪,也會導致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和阿茲海默症。(註10) 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資助的研究發現,每天飲用 1/4 至 1/3 杯牛奶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增加 30%。每天一杯則使乳癌風險增加 50%,而每天喝 2-3 杯會將導致風險增加至 80%。這項研究引用的研究表明,純素食者(並非蛋奶素食者)比非素食者罹患乳癌的機率要低。 此外,經常食用乳製品也與攝護腺癌有關。一項對 32 項研究進行的綜合分析顯示,大量攝取乳製品(包括全脂和低脂牛奶)會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另一項研究則發現,每天食用三份或以上乳製品的男性因前列腺癌死亡的風險比每天食用少於一份乳製品的男性高 141%。 避免乳製品並多吃植物性飲食有助於保護攝護腺, 《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非素食(包括蛋奶素、海鮮素)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比遵循純素飲食的男性高35%。(註11) 許多人也擔心牛奶中的荷爾蒙對健康造成的影響。關於這個主題有各種各樣的研究,但類固醇激素具有最深遠的生物影響 (profound biological effects)。哺乳動物必須有雌激素這類的懷孕型激素才能產奶,乳牛無法在沒有任何刺激的情況下持續泌乳,所以牠們通常是透過人工授精懷孕,或是被給予激素。(註10) 我們可以怎麼做? 好消息是,現在已經有許多更好的替代品,像是燕麥奶和豆奶。非乳製品市場不斷發展,市面上也有以大豆為基底製成的起司和純素冰淇淋等,在享受美食之時,不造成對動物的剝削與迫害。事實上,許多植物性食物,如豆類、堅果和綠葉蔬菜,都含有豐富的鈣質和其他營養素,有助於維持人體健康。台灣素食營養學會也提到,台灣本土有許多富含鈣質的食物,例如:黑芝麻、紫菜、海帶、紅莧菜、紅鳳菜、芥蘭菜、豆乾,都是植物性鈣質的良好選擇。經過細心規劃的素食,也能攝取足夠的營養。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Joseph Poore (《科學》期刊上的研究作者)說,純素飲食很可能是減少人類對環境衝擊的最佳單一途徑,不只能減少溫室氣體,還能改善全球酸化、優養化、土地和水資源利用。他呼籲,比起嘗試購買永續肉品和乳製品,避免使用動物產品才能帶來更好的環境效益。 英國哲學家邊沁曾說:「問題不在於他們能推理嗎?也不在於他們能交談嗎?而是他們能體驗痛苦嗎?」(the question is not, Can they reason? nor, Can they talk? but, Can they suffer?)。如同人類,動物也應享有免於痛苦的生活。生活中我們可以做的是透過選擇植物性飲食,停止支持這個殘酷的產業。 參考資料 1: The Truth About The Dairy Industry - Animal Equality 2: Dairy and animal rights | Ethical Consumer 3: Veal: A Byproduct of the Cruel Dairy Industry - PETA 4:https://josephpoore.com/Scienc... 5: Avoiding meat and dairy is ‘single biggest way’ to reduce your impact on Earth | Farming | The Guardian 6: https://zh.wikipedia.org/zh-tw/畜牧業對環境的影響 7: Nature crisis: Humans 'threaten 1m species with extinction' 8: Human society under urgent threat from loss of Earth's natural life | Biodiversity | The Guardian 9: Cow's Milk: A Cruel and Unhealthy Product - PETA 10: Why You Shouldn't Drink Milk | The Daily Campus 11: Health Concerns About Dairy 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我們堅持不懈地站在街頭,無論風吹雨打,為動物權益奮戰。我們每日都與民眾分享著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價值。如果你在街上偶然遇到我們的推廣團隊,歡迎停下腳步,了解我們正在宣導的議題,並給予我們的工作夥伴一份鼓勵和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