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台灣友善動物協會(Kindness to Animals KiTA)是一個倡議型的動保組織,也是台灣首個定期在街頭推廣動物權的團體。我們透過務實且多元的方法,為動物發聲,推動友善動物的生活方式與法規政策,減少經濟動物、實驗動物、展演動物、皮草動物及同伴動物的迫害與虐待。

我們邀請公眾陪伴我們共同打造友善動物的世界。當人們帶給弱勢的動物快樂時,自己也會感到快樂。我們相信,友善,就有快樂。

rabbit

我們的信念

1
動物是朋友,強者保護弱小: 我們不會剝削、利用、殘殺動物朋友,並邀請公眾陪伴我們勇敢為動物發聲。
2
公眾能從源頭改變社會風貌: 動物用救的救不完。聚集公眾的力量,我們推動政策倡議與產業轉型,從源頭改變社會系統對待動物的方式。
3
公民社會能找到更好的解答: 面對跟人類有衝突的動物,我們鼓勵思考多元且務實的解決方案,緩解衝突,以及不再將消滅認定為唯一選項。
4
大家都願意成為善良的人: 我們相信,只要公眾願意開始瞭解、參與討論、付諸行動,您我都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力量,發揮公民與消費者的影響力,一起幫助動物。
K.I.T.A核心理念
Kindness善良

提倡對動物友善

conceptIcon
Inspire啟發

啟發思考與討論善待動物

conceptIcon
Truth真相

揭露真相證明事實

conceptIcon
Act行動

採取行動帶來改變

conceptIcon

四大專案

動保法案公投

topicImage

減少動物實驗

topicImage

動物權教育

topicImage

蔬食風氣推動

topicImage

訂閱電子報

關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的最新消息,知道更多參與和協助的訊息!

最新消息

專案新聞
2024.05.09
天下的媽媽,處境不一樣
母親節是感恩親子間特殊連結的時刻,這種連結並非人類獨有,而是超越物種的,無論是牛、豬、雞、山羊還是鴨子等等,都有愛、保護和養育後代的本能。然而在工廠化養殖場中,這些自然行為往往被剝奪,在這裡,動物們不被視為有情感、有感知的生物,牠們只被當作繁殖的機器。 母親與嬰兒的緊密接觸是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生存的必要條件。長時間的分離對人類和其他動物都會導致母親與孩子的痛苦、焦慮、疾病和依戀障礙。 母雞、母豬和母牛,這些在工廠化養殖場中的動物媽媽,終其一生都必須多次忍受這種痛苦的分離。 豬媽媽 就像人類母親一樣,豬媽媽一旦有機會也會與牠們的寶寶建立強烈的情感連結。一篇發表在《國際比較心理學雜誌》的論文指出,豬具有類似於狗和黑猩猩的複雜特徵。 豬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牠們喜歡與其他的豬依偎在一起,互相玩耍和梳理毛髮。牠們會用二十種不同的聲音進行溝通,豬媽媽甚至會在哺乳時唱歌給小豬聽。 母豬對於生小豬的地點非常講究,會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築巢。在工廠化飼養系統下,豬則是被剝奪了這些自然本能。 圖片來源:Piglets in factory farms: a day in the life 從年紀不大時,母豬就會被塞進稱為懷孕籠的小圍欄裡被迫受孕。這些圍欄小到無法與其他豬隻社交,甚至連正常轉身都沒辦法。母豬在壓力、抑鬱和疼痛籠罩之下,最終會被移到另一個大小相似的母豬狹欄中分娩。在受限制的情況下,母豬無法與小豬建立正常的親子情感連結,牠只能餵奶三週,然後小孩就會從牠身邊被奪走。這種痛苦、折磨的循環一次又一次的重複著,直到有天牠們被“用盡了”,再也無法生更多小豬,被送到屠宰廠為止。 圖片來源:Piglets in factory farms: a day in the life 牛媽媽 乳牛養殖場上,小牛在出生後的幾個小時內就從母牛身邊被拆散,失去與媽媽建立情感連結的機會,這種分離對母牛和小牛來說都是都是極大的創傷。研究顯示,與母親分離的小牛很難應對在骯髒、擁擠的工廠化養殖場中,幾乎每天都會出現的種種壓力。雌性小牛被帶走後會立刻被關進單獨的牛欄裡,並在大約八週大時被除去角芽。這個殘忍做法會讓小牛痛苦不堪,尤其通常是在沒有任何麻醉、止痛的情況下進行,當然也不可能有母親的安慰。雄性小牛有兩種命運,牠們如果不是在出生後不久就被關在狹窄的小牛欄裡,限制肌肉充分發育;就是被送去飼養育肥,以生產牛肉。這兩條路都是以屠宰供人食用告終。 圖片來源:How the Dairy Industry Supports the Veal Industry 不管小牛去了哪裡,母牛都承受著同樣的無助感,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孩子。 母牛有很強的母性,會保護自己的寶寶。研究人員透過觀察母牛對陌生車輛接近小牛的反應來評估母性保護行為,在觀察的341對母牛和小牛中,99%的母牛會移動到車與小牛之間,試圖保護小牛。牛眼白的多少可以用來判斷牛是否感到恐懼或焦慮。,當母牛與牠的孩子分開時,牠的眼白會急遽增大。 母牛在短暫的一生中將多次經歷、忍受這些創傷。乳牛被強迫受孕,每年生產一次,持續四年左右,或者直到牠產乳量不足以帶來利潤為止。一旦再也沒有利用價值的時候,乳牛就會被送去屠宰。 圖片來源:10 Dairy Facts the Industry Doesn't Want You to Know 雞媽媽 雞通常不像其他動物受到同情或關注,但牠們也同樣遭遇種種惡劣的待遇。 母雞是感情豐富的母親,牠們有保護自己孩子的本能。當母雞下蛋時,牠會小心翼翼的照顧,甚至還可以與還在蛋裡的小雞交流。 圖片來源:Egg Farming: Facts and Truth About the Egg Industry - GenV 工廠化養殖場的蛋雞通常被關在格子籠裡,沒有直立或展翅的空間。事實上,牠們根本沒有足夠空間做一隻真正的母雞—在野外,母雞會花時間社交、啄食、沙浴或在陽光下休息。在籠裡,牠們一生都與其他雞互相堆疊生活,伴隨著骨折、氨氣灼傷和骨質疏鬆症的折磨。在這些可怕的條件下,無數母雞產下了自己永遠看不到孵化的蛋。這些蛋會被送往孵化場,雌性小雞將會走向與母親相同的命運,而雄性小雞因為無法產蛋,則會被視為廢物殺死,例如被活生生地絞碎。 圖片來源:Chick culling - Wikipedia 圖片來源:Chick culling - Wikipedia 母雞的苦難並不會就此結束,約兩年後,一旦產蛋量下降時,牠們就會被宰殺。 任何母親,無論是豬、牛、雞都不應該因為滿足人類利益而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任何生命,也不應該以是否能被利用而斷定其存在的價值。 每個人其實都有能力改變現況,透過調整、改變我們的行為,從減少到最終停止食用肉類,就能終止動物在工廠化飼養系統中痛苦的輪迴。 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我們堅持不懈地站在街頭,無論風吹雨打,為動物權益奮戰。我們每日都與民眾分享著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價值。如果您在街上偶然遇到我們的推廣團隊,歡迎停下腳步,了解我們正在宣導的議題,並給予我們的工作夥伴一份鼓勵和支持。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引用圖片來源: Piglets in factory farms: a day in the life How the Dairy Industry Supports the Veal Industry 10 Dairy Facts the Industry Doesn't Want You to Know Egg Farming: Facts and Truth About the Egg Industry - GenV Chick culling - Wikipedia 參考資料: What happens to animal moms & their babies on factory farms
專案新聞
2024.05.06
信奉老鼠的老鼠廟
卡爾尼瑪塔神廟 (Karni Mata Temple) 位於印度的拉賈斯坦邦 (Rajastan),是印度著名的文化遺產,這座寺廟供奉著杜爾迦 (Durga) 的化身卡爾尼瑪塔 (Karni Mata) 女神。寺廟外觀以大理石和石頭建成,裝飾著精緻的雕刻和生動的繪畫,展示了往昔時代精湛的工藝。不過最特別,同時應該也讓台灣人最難以想像的是,廟裡住有超過25,000隻,被視為神聖動物的老鼠,每天接受信徒的膜拜並有早晚兩次的祈禱和餵鼠儀式。 這些老鼠被稱為 ‘kabbas’,根據傳說,牠們是卡爾尼瑪塔的後裔,也有一說是牠們除了是女神的化身之外,信徒們相信人死後會先變成老鼠,再轉世為人。這裡的老鼠地位崇高,信眾入內一定要脫鞋,代表對神和老鼠的尊敬,也避免踩傷老鼠,印度人還相信老鼠爬過腳掌,就能帶來好運。神廟裡大多數的老鼠是黑色褐色的印度田鼠,大約每10,000隻老鼠會出現一隻白化鼠,罕見的白鼠也更具特殊意義,被認為是卡爾尼瑪塔本人和她的4個兒子的化身,只要遇到了就會得到好運和財富。來到這裡,不論是信徒還是遊客都要對老鼠存有敬意,任何人都不能傷害老鼠,如果不小心殺死了廟裡的老鼠,則必須用一隻等同大小的銀或金製老鼠來取代牠。 圖片來源:Karni mata temple is a rat kingdom 印度在上個世紀爆發大規模鼠疫,不少人因而喪命,不過據說神廟卻平安無事,這也讓當地民眾更加虔誠崇拜。在卡爾尼瑪塔神廟裡到處都可以看到自由自在地活動的老鼠,談起與老鼠的生活,一名長期住在廟裡的長者說:「牠們就像我的孩子,我每天在吃飯前都會先餵飽牠們。」 圖片來源:Karni mata temple is a rat kingdom 在台灣,或許對於這樣的情景難以想像,畢竟有句話叫:「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老鼠在不少人眼中似乎是骯髒低賤並且該死的物種,然而在印度老鼠神廟裡,信徒和老鼠之間的和諧相處、老鼠與神聖的連結和對牠們的崇拜,展現了人類對野生動物獨特包容與尊重的一面。在這座神廟中,動物與人之間不存在支配與被支配的分歧,而是一種共生共存的關係。這種共存也反映了印度教教義的一面:神性同時存在於人類和動物之中。 圖片來源:Karni mata temple is a rat kingdom KiTA友善動物協會提倡以人道的角度,立法禁用黏鼠板,現正進行連署不黏鼠公投提案,並邀請公眾選擇對動物、環境都較友善的做法,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防鼠三不措施,如清除食物來源、減少老鼠在環境中可藏身之處,封堵鼠類出入通道等,並輔以氣味驅逐,以「預防」的方式,從根本解決問題才是緩解人鼠衝突更有效的做法。 加入連署不黏鼠,連署禁用殘忍無效黏鼠板 參考資料 1: Karni Mata Temple - Home to More Than 20,000 Sacred Rats 2: 在這裡,人們信奉的是老鼠歡迎來到印度「老鼠廟」 | 媒體報導| 中華民國台灣印度經貿協會
專案新聞
2024.05.03
就算不被窗殺也必死無疑
城市與老鼠的戰爭讓野生動物遭殃 Flaco是隻歐亞雕鴞(Eurasian eagle owl),牠在紐約市中央公園動物園裡度過大半輩子,一直到2023年2月,牠從被破壞的籠子中逃了出來,然後飛到中央公園附近生活。 起初紐約市民非常擔心牠的狀況,是否能順利覓食、適應野外生活環境,人們嘗試各種誘捕的方式吸引牠回籠。漸漸的,Flaco展現了強大的生存本領,成功捕獲老鼠,並在中央公園自由的棲息,輿論很快轉向,紐約市民開始為牠加油,希望牠自由。 圖片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經過了一年自由的野外生活,牠的旅程在今年二月時,因撞上建築物劃下句點。這個令人傷心的事件又讓鳥類遭受窗殺的問題成為討論焦點,但最近驗屍報告出爐,發現牠的體內竟已含有致命程度的老鼠藥。 Flaco之死並非單純因為撞擊而已,中央公園動物園驗屍報告指出,除了撞擊外傷外,還有兩個致命因素,包括因捕食鴿子而感染了嚴重的鴿皰疹病毒,體內多個器官,像是脾臟、肝臟、骨髓和大腦都已經出現損傷與發炎。同時在Flaco身上也驗出了四種紐約常用的抗凝血毒鼠藥。動物園說,這些因素可能導致牠更容易撞上建築物,但即使不是因撞樓產生的外傷,Flaco最終也會因為衰弱而死亡。 負責管理中央公園的野生動物保護協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表示:「Flaco的重病和死亡最終歸因於多種因素:傳染病、中毒和外傷,這凸顯了野生鳥類,尤其在城市環境中所面臨的危險。」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老鼠藥除了殺鼠,也傷害許多非目標動物 事實上,許多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經常遭老鼠藥毒害,而隨著紐約、芝加哥和波士頓等城市加強滅鼠力度,這種情況恐怕只會越來越多。 抗凝血劑是常用的老鼠藥成份,其原理是干擾老鼠血液凝固,導致老鼠內出血而死亡。然而,抗凝血老鼠藥不僅會傷害老鼠,也極有可能傷害其他動物。 發表在《獸醫醫學雜誌》(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上的2018年文獻綜述發現,在全球60%的各種猛禽物種中,括貓頭鷹、隼、老鷹等都檢測到了老鼠藥。 鳥類接觸到老鼠藥有幾種途徑:可能是誤食之下的直接接觸、也可能是食用有毒的獵物;這些獵物包括老鼠或非嚙齒動物,例如無意中攝入老鼠藥的小型哺乳動物和爬蟲類。老鼠藥不會立即殺死動物,所以貓頭鷹在幾天內仍有時間與機會捕食這些獵物進而中毒,而且吃了老鼠藥的老鼠通常移動較慢,這也讓牠們較易成為猛禽捕捉的目標。即使這些動物死後,在牠們身上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毒素並且會轉移到食腐動物身上。 2018年在加州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70%受《瀕危物種法》保護的受威脅物種—北方斑點貓頭鷹的老鼠藥檢測呈陽性,而40%的斑紋貓頭鷹的檢測結果呈陽性。根據加州農藥管理局2018年分析發現,中毒情況不僅限於猛禽,有85%被測試的美洲獅和山貓都曾因老鼠藥中毒。加州魚類和野生動物部門指出,浣熊、狐狸、臭鼬、郊狼和家中寵物也可能接觸到老鼠藥。(註1) 圖片來源:Raptors Are The Solution (RATS) 在台灣,媒體上常看到也最多討論的是老鼠藥對猛禽的影響,但其實在路殺石虎體內也曾驗出過。台灣獼猴、犬貓等受害情況過去也曾被媒體報導過,甚至還曾發生過老鼠藥被人誤食的新聞。值得留意的是,台灣買賣老鼠藥的門檻極低,一般民眾在雜貨店都可以輕易取得。例如超級華法林,這類毒性較高的老鼠藥在許多國家是被管制使用的。(註2) 使用老鼠藥的人或許只是針對老鼠,但不管是動物直接食用,還是因老鼠藥被污染,透過食物鏈傳遞,影響範圍都非常廣泛,因此不應該任意濫用老鼠藥。 毒殺,絕對不會是唯一的驅鼠方式,其實還有其他對環境與動物都更友善的做法,例如以氣味驅逐(註3);讓老鼠主動離開、避開環境,或者使用捕鼠籠。一般家庭面對老鼠問題,最好的做法是避免營造老鼠喜歡的環境,務必去除吸引老鼠前來與留下的誘因,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吃、不讓鼠住」,透過調整人類的行為,避免使用老鼠藥,就不會因此傷害到其他動物。(註2) 參考資料 1: Cities are at war with rats. Flaco the owl and other animals pay the price. 2: 滅鼠藥濫用,殺(傷)害的不只有老鼠而已 3: 不讓鼠來! 比黏鼠板更有效的驅鼠方式
專案新聞
2024.04.30
華盛頓州禁止美妝動物實驗
今年三月,華盛頓成為美國第12個通過立法,禁止以動物進行新型化妝品測試的州。這代表許多天竺鼠、兔子、老鼠不必再經歷種種痛苦的測試,包括強行把化妝品中的化學物質灌入牠們的喉嚨、滴進眼睛或抹在牠們的皮膚上。如果動物沒有在實驗過程中死亡,牠們也會在完全沒有被止痛的狀態之下,因窒息、扭斷脖子或斬首而死。 華盛頓的這項禁令是在加州、紐約州等其他11個州通過類似的法案之後發布的。目前在全球也已經有45個國家通過限制或禁止化妝品動物測試的法案。 強迫動物忍受測試的折磨不但非常殘忍,而且其實完全不必要。已經有數千種安全使用過的成分可以用來製作美妝產品,例如睫毛膏和洗髮精等。此外,現代技術也提供了更先進的選擇,像是用人類細胞做測試、器官晶片,或是以高科技電腦模擬,都可以取代過時的動物實驗。更重要的是,這些非動物測試技術通常更快速、更便宜,也更可靠,更準確預測人類使用的安全性。(註1、註2) 採用器官晶片是最新科學趨勢 許多政府機構要求化妝品、農藥和藥品等在上市或運輸前提交對眼睛刺激/腐蝕數據,藉以評估接觸人類眼睛時是否會造成損害。這些數據資料是來自「德萊茲眼部測試」(The Draize Eye Test),這項惡名昭彰的動物實驗是將化學物質滴入兔子眼睛,導致兔子的眼睛發紅發炎、腫脹、潰瘍、出血、混濁甚至失明。兔子也在實驗結束後就失去利用價值,會被殺死丟棄。 事實上有證據顯示,德萊茲兔子實驗的結果是不穩定的;不同實驗室,甚至同一實驗室裡不同測試回合,經常產生不一致的結果。此外,由於人類和兔子的眼睛間存在解剖學和生理上的差異,例如兔子有第三眼瞼而人類沒有,德萊茲眼部刺激和腐蝕測試的結果其實不一定與人類相關,也不適用於人類。 恐怖的德萊茲實驗 如今已有多種獲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認可的測試方法來取代不可靠的德萊茲眼部測試,例如可以將化學物質應用於人類角膜細胞模型,然後評估對細胞本身或細胞之間屏障的損害。另一項測試是使用螢光染料來測量化學物質穿透細胞固體層的能力,還有一種測試則是評估化學物質對眼睛內分子結構的損害程度。這些非動物實驗的結果不但比兔子測試結果更一致,而且方法也更先進、有效和人道。 選擇使用零殘忍 (Cruelty-Free) 的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用品,追求美麗,不應該傷害與犧牲其他動物。(註3、4)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於2019年發起「動物實驗謝了不必」專案,串聯醫學界、營養學界、生科學界,遊說食藥署減少非必要動物實驗,將健康食品中的「功效性測試」統一以人體食測為主。同時也進行企業遊說,目前已有聯華食品、維他露集團、太古可口可樂、養樂多、統一集團、佳格集團、愛之味、葡萄王、中天生技等企業承諾停止非法規要求之所有動物實驗。 參考資料 註1: Good news! Washington becomes 12th state to ban sale of animal-tested cosmetics 註2: Alternatives to animal experiment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science | The H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 註3: Eye Irritation and Corrosion - PETA 註4: PETA 亞洲善待動物組織
專案新聞
2024.04.26
不小心黏到黏鼠板該怎麼處理
不小心黏到黏鼠板是很多人的親身經歷,也有不少人曾試圖救援過被黏鼠板誤黏的野生動物或寵物。 一旦誤觸陷阱,黏膠就會將動物牢牢黏住,此時如果直接將動物從黏鼠板分離,不但會造成更嚴重的傷害,還可能導致動物死亡。 根據報導,台北市野鳥學會救傷專員呂佳璣表示,過去有許多民眾自行處理不當的案例,導致鳥類骨折、脫臼、羽毛破損等額外傷害,傷鳥要花好幾倍的時間才能康復回到野外(註1)。所以如果遇到鳥類受困黏鼠板的情況,其實最建議的做法是儘快送救援單位。 為了避免鳥類掙扎擴大沾黏面積,可先以衛生紙將鳥周圍的黏膠蓋住,再將傷鳥連同黏鼠板一起裝入事先戳洞,可透氣的紙箱中,儘快送往救傷單位。 圖片來源:新北市動保處 救援單位聯絡方式,可參考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整理之全國野鳥救傷諮詢&收容單位通訊錄 (註1) 如果必須做初步處理的話,台北鳥會野鳥救傷中心建議以下步驟: 1、先用報紙將黏鼠板上其他黏膠的部分蓋住 這步驟非常重要,因為當人靠近時,鳥類情緒會非常緊張,為了避免掙扎時又再度沾黏,首要工作一定要先把其他黏膠部分蓋住。 2、用少量的食用油 (橄欖油效果較好),也可加上適量的麵粉搓揉,把鳥取下來 油脂可以有效減低黏膠的黏性,慢慢的將鳥一點一點取下,過程中注意鳥兒的精神狀況,切勿硬拔甚至剪羽,鳥兒的羽毛養成不易,一剪一拔有可能導致牠要在籠中多待半年甚至更久。需要留意的是,使用卸妝油會對鳥類過度清潔,連羽毛本來的油脂也會清掉,導致羽毛失去保暖功能,所以一般不會選擇用卸妝油。 3、運送過程中務必注意保暖 此時羽毛已經沒有保溫功能,在運送時要避免冷氣直吹,可以準備貼式暖暖包貼在外箱或是在箱子角落放置一瓶裝溫水的保特瓶,瓶子要用毛巾包裹以防接觸傷鳥。 4、如果無法取下時,請將鳥與黏鼠板裝箱後送 可能手邊沒有食用油,或沾黏太嚴重無法取下,請至少將板上其他黏膠的部分蓋住,將板子與鳥一起裝入打洞紙箱,送至救傷中心,過程中也務必注意保溫。 在小貓救援案件中,則是以食用油、嬰兒油或卸妝油倒在貓和黏鼠板的交接處,讓黏膠失去黏性,再配合不斷搓揉全身,產生乳化作用,最後慢慢將黏膠去除。要留意的是,切勿使用去漬油,因為刺激性的化學成分會危害動物生命安全。 也有同時用油搭配麵粉的做法,利用麵粉吸附油脂和黏膠,視沾黏嚴重程度,用溫水沖洗擦拭後,再重複之前的步驟。 圖片來源:新北市動保處 台北市野鳥學會救傷專員呂佳璣表示,黏鼠板並非有效解決鼠患的方法。找出老鼠可能的入侵路線加以阻隔,才是可行的防鼠策略。(註1) 猛禽會王齡敏獸醫師則表示,黏鼠板捕鼠的速度遠不及老鼠繁殖的速度,老鼠可以在戶外空間或半戶外空間自由來去,只要吸引老鼠的誘因還在,放黏鼠板非但無法改善老鼠問題,還會造成更多無辜動物受害。食物是吸引老鼠的最大原因,王齡敏說一般人可能會將垃圾暫置於室外空間,但垃圾袋容易被老鼠咬破,建議將垃圾放在有蓋的垃圾桶內。(摘錄 註1) 台北鳥會野鳥救傷中心也呼籲以捕鼠籠取代黏鼠板。妥善放置與處理食物、垃圾、廚餘;在老鼠可能鑽入的管線設置防鼠刷 ;將低樓層的紗窗換成金屬紗網等才能有效防鼠。(註2、3) 台北市動保處建議不要使用黏鼠板,也呼籲如果發現動物需要救援時,撥打24小時救援專線02-8791-3064~5或1999#4020市民熱線通報,幫助動物遠離危險,共同打造動物友善城市。(註4、5、6) KiTA友善動物協會正在推動「連署不黏鼠」公眾連署,希望從臺北市地方自治條例中率先立法禁用黏鼠板。我們認為,黏鼠板並非面對鼠類問題的唯一解答。在生活中徹底落實政府一再宣導的「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防鼠三不原則,減少牠們在環境中的食物來源及庇護所,搭配氣味驅逐法,以預防鼠類進入家中的方式來根本解決問題,才是最能有效降低傷害動物與環境的替代方案。 加入連署不黏鼠,連署禁用殘忍無效黏鼠板 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我們堅持不懈地站在街頭,無論風吹雨打,為動物權益奮戰。我們每日都與民眾分享著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價值。如果你在街上偶然遇到我們的推廣團隊,歡迎停下腳步,了解我們正在宣導的議題,並給予我們的工作夥伴一份鼓勵和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內容節錄/參考 註1: 倒霉領角鴞二度受害, 猛禽會:黏鼠板別放戶外 註2: 台北鳥會野鳥救傷中心Facebook 註3: 台北鳥會野鳥救傷中心Facebook 註4: 太神啦!小動物受困黏鼠板,專家用「3種日常用品」即刻救援 註5: 黏鼠板黏住的是----貓請你這樣做 註6: 小貓受困黏鼠板沙拉油+麵粉神救援
專案新聞
2024.04.22
日本高知市桂濱水族館取消動物表演
在2022年6月,日本高知市桂濱水族館取消了超受歡迎的熱門節目「海獅表演」 為什麼要取消動物表演呢? 工作人員說,因為新冠疫情大大改變了營運模式,讓水族館重新思考,決定以動物福利的角度來進行調整與改變。館方把原本用於動物表演的時間,改成進行動物健康管理,或是安排一些讓牠們開心的活動,水族館說:「讓動物們開心、活得長久,是我們廢除動物表演的一大理由。」 取消動物表演後,工作人員表示動物們明顯變得更活潑更有精神了! 「我們可以從牠們的反應感受到這樣的改變。」 圖片來源:grapee 日本民眾對水族館取消動物表演的舉動,也給予了正面肯定,留言表示真心希望可以減少、避免帶給動物壓力。(註1) 另一方面,台灣海生館2014年因為小白鯨Blue的猝死,引起了媒體與民眾的高度關注,在各方壓力之下,海生館全面禁止小白鯨的展演,並與政府、學者、保育團體一起討論如何提升動物福利。目前館內尚存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包括小白鯨和海豹都已經不再進行展演活動,僅有單純的動物展示。(註2) 圖片來源:https://twitter.com/katurahama_aq/ 廢除鯨豚表演,在全球已開發國家中也是一大趨勢 2019年,加拿大通過《結束鯨魚、海豚囚禁法》(The end of The of whale and Dolphins Act,又名自由威利法案),全面禁止以娛樂為目的圈養鯨豚,雖然現有圈養的個體不受影響,但法案也禁止將鯨豚用於娛樂性表演。2021年,澳洲新南威爾斯州政府公布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法》的更新,禁止人工繁殖、進口鯨豚,同時禁止所有海豚表演。法案通過後也代表著目前澳洲只剩下剩昆士蘭州有鯨豚展演,許多動保人士都希望昆士蘭州能盡快制訂類似法律。2022年,韓國政府宣布規劃許久的「水族館鯨豚回歸海洋」計畫,國內水族館的21隻鯨豚將逐步「回歸海洋」,南韓海洋水產部也已經向國會提交《動物園、水族館法》和《海洋生態法》修正草案,未來將禁止水族館以展示為目的進口鯨豚,目前「註冊制」的水族館也將改為「許可制」,觀光漁船或研究船隻的賞鯨行為也將嚴禁妨礙鯨豚行動、覓食。(註3) 動物展演對動物而言是一輩子的痛苦與囚禁,不分陸地與海洋。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日前聲援「終止新竹市立動物園不當動物展演」行動記者會,陪同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關懷生命協會等團體,一起為動物發聲,終止不當動物展演,改善新竹市立動物園的飼養環境,並停止引進新的動物進行展演。 參考資料 1: 水族館宣布「取消熱門動物表演」 2:《海洋展演》死了七隻白鯨後——海生館的轉型之路 3: 廢除海洋公園海生館鯨豚生物表演秀

公投連署

禁用黏鼠板公投

目標2500 份
尚缺775 份
已結束
  • 公投理由書完成2022.10.01
  • 公投提案書蒐集2022.10.28
  • 送交戶政機關審核2024.12.01
  • 公投連署開始2025.03.31
  • 完成連署排入公投202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