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台灣友善動物協會(Kindness to Animals KiTA)是一個倡議型的動保組織,也是台灣首個定期在街頭推廣動物權的團體。我們透過務實且多元的方法,為動物發聲,推動友善動物的生活方式與法規政策,減少經濟動物、實驗動物、展演動物、皮草動物及同伴動物的迫害與虐待。

我們邀請公眾陪伴我們共同打造友善動物的世界。當人們帶給弱勢的動物快樂時,自己也會感到快樂。我們相信,友善,就有快樂。

rabbit

我們的信念

1
動物是朋友,強者保護弱小: 我們不會剝削、利用、殘殺動物朋友,並邀請公眾陪伴我們勇敢為動物發聲。
2
公眾能從源頭改變社會風貌: 動物用救的救不完。聚集公眾的力量,我們推動政策倡議與產業轉型,從源頭改變社會系統對待動物的方式。
3
公民社會能找到更好的解答: 面對跟人類有衝突的動物,我們鼓勵思考多元且務實的解決方案,緩解衝突,以及不再將消滅認定為唯一選項。
4
大家都願意成為善良的人: 我們相信,只要公眾願意開始瞭解、參與討論、付諸行動,您我都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力量,發揮公民與消費者的影響力,一起幫助動物。
K.I.T.A核心理念
Kindness善良

提倡對動物友善

conceptIcon
Inspire啟發

啟發思考與討論善待動物

conceptIcon
Truth真相

揭露真相證明事實

conceptIcon
Act行動

採取行動帶來改變

conceptIcon

四大專案

動保法案公投

topicImage

減少動物實驗

topicImage

動物權教育

topicImage

蔬食風氣推動

topicImage

訂閱電子報

關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的最新消息,知道更多參與和協助的訊息!

最新消息

專案新聞
2024.11.29
澳洲袋鼠產業的隱藏真相
這是我們生存的地球的角落縮影,一隻袋鼠在澳洲維吉尼亞州 Hesket 被發現,他的臉部因槍擊,炸出一個大洞,能清楚地看見舌頭露在外頭。他的顎骨嚴重損壞,無法進食導致十分消瘦。在報導中,動物救援者 Debbie Gwyther-Jones 説:「這隻袋鼠承受了難以想像的痛苦。」 Gwyther-Jones 女士也提到袋鼠獵殺的現實層面,政府允許袋鼠被殺害,卻不願意為自己的殘酷行為負責,真正面對的,是那些在自己時間內,花費自己的金錢,幾乎得不到任何支持的野生動物救援者。「我們已經受夠了清理這些不負責任政治決策的爛攤子,而我們地區的野生動物應該得到比這些忽視他們困境的政府代表更好的對待。」他說。 根據澳洲動物協會(Animals Australia)執行長 Glenys Oogjes 的說法,袋鼠的捕殺主要出於兩個原因:其一是農民為了防止袋鼠與家畜(如羊和牛)競爭土地上的牧草,獲得政府許可射殺他們;其二是商業袋鼠產業的需求。該產業依賴於捕殺袋鼠,並將其屍體加工成肉類或皮革,其中肉類部分被用作寵物食品或出口到歐洲作為野味,高品質的皮革則常被製成足球鞋或其他紀念品。 Oogjes 表示,袋鼠的捕殺過程充滿殘酷性,通常獵人會選擇在夜幕降臨時,以強力的探照燈尋找袋鼠,並以高功率步槍進行「人道」獵殺,號稱技巧高超能減輕袋鼠死前的痛苦。她指出,許多袋鼠並未立即被射殺,受傷後承受著長時間的痛苦。此外,捕殺過程還對袋鼠幼崽(joeys)造成嚴重影響。年幼的幼崽可能仍在母親育兒袋中,而稍大的幼崽可能已經離開育兒袋,但仍需依賴母親生活。在射殺母袋鼠後,這些幼崽若未被捕捉,很可能面臨飢餓或被其他掠食動物捕食的命運。 維州工黨政府支持商業袋鼠產業,提高 30% 捕殺數量(註1) 白天作為吸引遊客的觀光代表,近距離的接觸,展現出人與動物間的和睦之情。晚上卻淪為獵人獵捕的對象,在瞄準鏡的畫面裡,受驚嚇的袋鼠四處逃竄,落下的彈殼計算著倒下的數量,可以說是天與地的差別。 過去三年中,維州工黨政府允許了一個商業袋鼠屠殺產業在全州範圍內運營。2023 年,維州政府甚至決定將商業袋鼠捕殺的配額增加 30%,無視近期洪水對袋鼠族群造成的破壞。 袋鼠承受的痛苦還包含了在極端壓力之下會患上肌病 (Myopathy),這是一種致命的狀況,即使他們被救援,也可能在幾小時或幾天後死亡,康復機率極低,幾乎無法存活。根據澳洲野生動物保育組織 (Wildcare Australia)資訊,小袋鼠很容易發展出此疾病,這是一種與壓力相關的疾病,會破壞肌肉組織(包括心肌)。 袋鼠是否真正受到保護? 儘管澳洲法律名義上保護野生動物,實際情況並不理想。聯邦與州政府的政策存在多處漏洞,使得袋鼠等本土動物可以合法被捕殺。在維州,政府每年會暫停對部分野生動物的保護,允許民眾射殺水鳥作為娛樂活動。而袋鼠也不例外,受到類似政策的影響。 透過「野生動物管控許可申請表」(ATCW),維州政府允許農地管理者射殺包括袋鼠、負鼠及其他本土物種在內的動物。由於缺乏有效監管,這一系統被批評執行不力,使得袋鼠經常被視為「害獸」而遭射殺。 氣候與環境對袋鼠的挑戰 近年來,袋鼠面臨極端氣候事件的多重打擊。例如,2019-20 毀滅性的「黑色夏季」森林大火期間(註2),許多袋鼠被燒傷或困於圍欄中,無法逃生。幼袋鼠(joeys)儘管受母親育兒袋的保護,但當母袋鼠因大火喪生時,這些幼崽往往孤立無助。 隨著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袋鼠棲息地不斷縮小,迫使牠們進入更狹小的空間,增加了遭遇捕食者或車輛的風險。牠們為了尋找食物和安全棲息地,與農民和土地擁有者的衝突也日益加劇,後者經常透過 ATCW 許可系統申請射殺袋鼠。 發展袋鼠產業,代表無法更好的保護他 商業袋鼠射殺產業的興起進一步削弱了對袋鼠的保護。2014 年啟動的「袋鼠寵物食品試驗」(KPFT)旨在管理袋鼠數量,但 2018 年的官方評估報告揭露了諸多問題,包括: • 射手向土地擁有者提供金錢誘因,促使他們申請更多射殺許可; • 農地管理者提交虛假信息以獲取更高射殺配額; • 超額射殺袋鼠的行為普遍,部分屍體甚至被丟棄。 報告指出,商業銷售袋鼠屍體對袋鼠族群的可持續性構成「不可接受的風險」。然而,2019 年維州政府仍然推動「袋鼠管理計劃」,不僅合法化商業射殺行為,還允許土地擁有者直接聘用射手,跳過 ATCW 系統的申請程序。數據顯示,自商業袋鼠屠殺開始以來,維州已射殺超過 100 萬隻袋鼠。報告指出,試驗地區的袋鼠捕獲數量比平均控制水平增加了近 250%。這還不包括幼袋鼠。而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實際情況可能更加嚴峻。 在網路時代,我們可以如何行動? 虐待動物的產業,例如袋鼠射殺、皮草交易或非法捕撈,往往依賴隱秘運營,因為一旦真相被公諸於世,社會輿論和消費者的抵制可能會使其面臨巨大的壓力,還有其他主要原因如掩蓋不合法或不道德的行為、降低成本、防止監管與法律制裁和降低內部人員或目擊者的曝光風險等,都會使得虐待動物的產業難以為繼。當這些真相透過網路曝光,便能讓更多人了解虐待行為的殘酷,進而改變消費習慣和推動政策改革。 以下從少到多的資源需求,列舉一些參考行動,投入力量: 簡單易行的行動: 分享資訊:在社群媒體上轉發有關動物保護的文章或影片,幫助更多人了解這些產業的隱秘運營模式和其對動物造成的傷害。例如,可分享袋鼠射殺產業的真相或其他相關議題。 抵制相關產品:避免購買涉及虐待動物的商品,例如拒絕消費袋鼠肉、皮革商品或來源不明的皮草製品。透過消費選擇,讓企業感受到市場壓力。 需要些許投入的行動: 聯署請願:參與或發起相關的線上聯署活動,要求國際品牌或當地政府改善動物保護政策。這類活動通常只需幾分鐘便能完成,且能集結更多人的聲音。 教育周圍的人:透過簡單的對話向家人、朋友或同事傳播資訊,說明虐待動物產業如何運作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幫助改善動物的處境。 更深入參與的行動 向政府發聲:透過寫信或郵件向澳洲政府相關部門表達關切,特別是針對袋鼠射殺或其他動物保護政策。此外,您也可以關注台灣相關機構或國際動保組織的倡議活動,加入他們的行動。 支持動保組織:捐款或加入動物保護團體,如 Animals Australia 或台灣的相關組織,協助他們進行調查、揭露真相及推動法律改革。 高度影響社群的行動: 製作內容與進行倡議:如果您擁有自媒體或創作能力,可以撰寫部落格文章、拍攝紀錄片或設計社群貼文,專注於揭露虐待動物產業的運作模式及影響。 參與抗議與示威:加入國內外針對動物保護的抗議行動,例如反對皮草交易或非法野生動物捕撈的示威活動,直接向企業或政府施壓。 網路已成為推動公眾參與的重要工具,我們可以突破地理限制,連結全球的動物保護社群,實現改變的可能。例如,透過台灣的社群平台分享袋鼠射殺議題,可能吸引更多亞太地區的人士加入反對行動,進一步擴大影響力。透過每一個人的努力,終將能形成改變的浪潮,為動物創造更安全、更有尊嚴的世界。 (註1) 參考資料:Victorian Labor is abandoning kangaroos and joeys to horrific cruelty for pet food profits. (註2) 2023-24 澳洲叢林大火截至 2023 年 11 月,目前火災季節的燃燒面積已超過 6,100 萬公頃(150,734,282 英畝),已超過 2019-20 年叢林火災季節的全部燃燒面積。 — 文 動物權特約記者 李鈺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我們每一天都在街頭為動物權益努力,不論天氣如何,我們始終堅守。與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益處是我們的使命。如果您在街上遇見我們的推廣團隊,請停下來了解我們的宣導議題,並給予我們的工作夥伴一些鼓勵和支持。您的支持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專案新聞
2024.11.28
袋鼠,可以被合法獵殺的國寶動物
身為全球前三大的運動品牌 Adidas,至今仍在使用袋鼠皮革來製作部分足球鞋,特別是著名的 Copa 系列。然而,與 Nike 和 Puma 等品牌相比,Adidas 在這個議題上顯得較為緩慢。根據動物權益團體 Center for a Humane Economy 發起的 Kangaroos Are Not Shoes 活動報導,Nike 和 Puma 已經承諾在 2023 年內完全停止使用袋鼠皮革,New Balance 隨後也宣布加入。而 Adidas 則仍持續被動地參與這一供應鏈。該團體指出,袋鼠皮並非肉類產業的副產品,而是商業獵殺的核心驅動因素,尤其是袋鼠被大規模捕殺的主因是袋鼠皮的出口 。 使用袋鼠皮革製成的 COPA 系列運動鞋 社會輿論對 Adidas 的壓力也在持續增加。在今年五月 Adidas 約恩·古爾登 (Björn Gulden) 的首席執行官已公開承認「在澳大利亞大量獵殺袋鼠的行為是殘忍的,並暗示公司可能會停止從野外獵殺的袋鼠中採購皮革」。 Kangaroos Are Not Shoes 活動的重要負責人之一詹妮弗·斯基夫 (Jennifer Skiff) 說道:「我們鼓勵他盡快宣布這一決定,因為全球動物福利社群對此深表關切,並認為 Adidas 在這個議題上是個異類,且其皮革採購行為違反了公司公開宣稱的關於動物人道對待的政策。」 Skiff 進一步表示,對於 Adidas 的承諾,她持懷疑態度。她指出:「早在 2012 年,阿迪達斯曾承諾結束其在袋鼠皮貿易中的角色,但隨後卻食言。」 來自多個國家的動物權益活動家 ,例如唐尼.莫斯——TheirTurn.net 的創辦人,該網站推動動物權利和純素運動,十分關注 Kangaroos Are Not Shoes 活動。唐尼參與在 Adidas 商店外舉行抗議活動,並透過影片紀錄方式,呼籲 Adidas 效仿 Nike 和 Puma,停止使用袋鼠皮。這些抗議行動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擴展,包括澳大利亞、德國和美國等地的主要城市。數據顯示,商業性袋鼠獵捕每年導致大約 200 萬隻袋鼠被殺 。 波特蘭的動物權利團體在 Portland Timbers 的比賽中舉行抗議活動, Adidas 是 Portland Timbers 的贊助商。 袋鼠的身體資源每年價值兩億澳元 澳洲現今使用的國徽是在 1912 年由喬治五世授予,左側有澳洲的代表動物象徵—袋鼠;澳洲航空公司在 1944 年加上經典的飛行袋鼠圖案標誌在機尾直至現在,讓澳洲人民看到此標誌就能聯想到家鄉。可見袋鼠對於澳洲人來說,有著象徵著國家榮譽的情感 目前澳洲主要大陸區域共五個州(新南威爾斯、維多利亞、昆士蘭、南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合法的商業捕獵由州政府野生動物管理機構監管,並由聯邦政府監督,根據最新的數據統計,在允許商業捕獵的五個州,共有 3650 萬隻袋鼠 (Kangaroo) 和岩大袋鼠 (Wallaroo) 需要進行數量控制,在 2023 年五個州授權合法商業捕獵袋鼠的數量加總起來約 500 萬隻。 根據主要商業機構澳洲袋鼠產業協會 (KIAA) 的說法,在政府的商業捕獵袋鼠計畫之中,袋鼠作為經濟動物每年可帶來 2 億澳元(約等於 1.33 億美元) 的價值。持有執照的獵人會按袋鼠每公斤獲得報酬,袋鼠的屍體會被加工為肉類、毛皮和皮革出口到大約 70 個國家。 根據報告,全職專業捕獵者每年能捕獵約 5000 隻超過 20 公斤的袋鼠(平均處理後屍體重量 20 公斤)。 袋鼠作為經濟動物的發展概觀 從 19 世紀初至 20 世紀中期,隨著移民、居住生存,以及工業化和農業的擴展,對袋鼠資源的利用方式和政策也隨之變化。用途包括食物來源、狩獵娛樂、皮革使用、害獸控制、肉類進出口和寵物食品使用等。這段期間袋鼠的過度捕獵也受到政府重視,特別是對於某些袋鼠物種的保護需求。1903年,新南威爾斯州通過《本土動物保護法》對紅袋鼠和常見的岩大袋鼠進行了有限保護。1918年,根據《鳥類和動物保護法》,保護範圍擴大到東部灰袋鼠和西部灰袋鼠。其他州政府也授予了類似的保護,這反映了當時政府對保護某些袋鼠物種的意識和行動。 直至 1970 年代,袋鼠捕獵才逐漸成為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商業捕獵計畫,在當時有部分團體聲稱不受管制的捕獵或捕殺導致了地方物種滅絕,隨後聯邦政提出聲明這是不正確的。在所有州,商業袋鼠的捕獵由野生動物管理機構監管,這些機構監督捕獵行動,進行袋鼠種群與數量調查,計算年度配額,監督行業遵守聯邦和州政府立法,並旨在確保捕獵是合乎人道方式,也符合國家行為守則。例如在昆士蘭州、新南威爾斯州、南澳大利亞及西澳大利亞,僅限於獵捕紅袋鼠、岩大袋鼠、東部灰袋鼠、西部灰袋鼠,並非所有物種都可以捕獵。 在 2019 年,維吉尼亞州政府宣佈袋鼠管理計畫其中之一項措施轉為永久性政策,商業捕獵袋鼠作為「袋鼠寵物食品試驗」(Kangaroo Pet Food Trial),為期五年的計畫到期且成功後,開放有證照的獵人在該州 7 個規畫好的獵捕區捕殺袋鼠,進行有效的袋鼠數量控管。 作為寵物零食的袋鼠肉乾 袋鼠商業捕獵計劃的悖論 昆士蘭州、新南威爾斯州和西澳大利亞州的管理計劃起初主要關注於促進袋鼠種群的可持續捕獵和捕獵監管,以滿足立法要求。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的順利,例如,在 2002 年之前,新威爾士州的袋鼠捕獵是基於減輕袋鼠對牧場企業的損害影響為理由。然而,即使在這一目標下,年度捕獵配額是基於袋鼠產業的可維持產量設定的,而不是可接受種群水平數量,因此該計劃存在固有的矛盾。迄今為止,這仍然是新南威爾士州袋鼠管理計劃的主要目標——商業捕獵的目標變為支持袋鼠產業的可維持產量。相比之下,南澳大利亞的計劃除了支持可維持產量捕獵外,還包括管理袋鼠對土地狀況影響的目標。 每個州和領地都有專門的法律來管理這兩種不同的情況。這些法律把商業性的袋鼠產業和保護農業生產的袋鼠控制分開來處理。簡單來說,政府用不同的規則來管理"為了賺錢而捕殺袋鼠"和"為了保護農田而控制袋鼠數量"這兩種情況。這樣做是為了更好地平衡經濟利益和環境保護的需求。 袋鼠管理之爭:生態、商業與動物福利的博弈 澳洲政府對袋鼠的管理政策長期以來引發爭議,相關討論圍繞生態保護、商業利益與動物福利展開,涉及多方利益與觀點。政府與支持者主張撲殺袋鼠是必要的,而動物保護人士則堅決反對,形成激烈的對立。 首先,澳洲政府和部分野生動物專家,如景觀生態學家 Jim Radford,認為袋鼠數量過多,會對土地資源和其他原生動物造成壓力,甚至導致袋鼠本身在乾旱時期因食物短缺而大規模死亡。Radford 強調,受控的、有規範的撲殺比無序射殺更符合動物福利,因為後者可能帶來更大的痛苦。此外,政府基於年度空中調查設置撲殺配額,以控制袋鼠數量並維護生態平衡。 另一方面,袋鼠產業協會(KIAA)執行官 Dennis King 強烈支持撲殺,並捍衛袋鼠產業的合法性。他認為,該產業受到嚴格監管,不僅保護了袋鼠的健康與福祉,還為農村經濟創造了可觀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他反駁動保人士的批評,指出袋鼠皮革僅是肉類貿易的副產品,並警告如果產業消失,農民將難以雇用專業射手,導致更多不受控的射殺行為和更差的動物福利結果。 與此同時,動物保護人士對撲殺政策持堅決反對態度。他們認為,袋鼠的數量可以通過自然方式自我調節,撲殺只是出於商業利益的驅使,犧牲了動物的基本權利與福祉。他們特別批評母袋鼠被射殺後,幼袋鼠可能遭受殘酷的處置或死亡,根據「全國商業用途人道射殺袋鼠和沙袋鼠行為準則」,袋鼠寶寶應該「用鈍器擊打頭部致死」。此外,動保人士對政府的數量估算方法持懷疑態度,並認為袋鼠數量實際上正在下降。 在這場爭論中,Jim Radford 和 Dennis King 都認為撲殺袋鼠是必要的,但立場有細微差異:Radford 更聚焦於生態平衡與動物福利,King 則以保護商業產業為優先。而動保人士則試圖通過影響國際市場需求,如成功推動 Nike 和 Puma 放棄袋鼠皮革,來削弱撲殺政策的正當性。這場博弈反映了生態管理、商業經濟與動物保護之間的複雜張力,並凸顯了不同價值觀的激烈碰撞。 (更多關於袋鼠動物權利的議題,請持續關注友善動物協會) — 文 動物權特約記者 李鈺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身為台灣第一個定期在街頭推廣動物權運動的團體,每日都有工作人員站在街頭,不畏風吹日曬雨淋,向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與蔬食的美好。若您碰巧遇上協會的推廣夥伴,也可停下腳步,了解協會正在分享的議題,為工作夥伴們加油打氣。
專案新聞
2024.11.22
錢鼠幫助除蟲又帶財 - 黏鼠板、滅鼠藥底下暗藏的動物危機
錢鼠學名為「臭鼩」,主要棲息於森林、田野以及家舍,是華南、南亞及東南亞一帶常見的家居動物之一。錢鼠又稱為「鼩鼱」、「地鼠」或是「尖嘴老鼠」,嘴形比一般老鼠尖長,眼睛細小視力差,但聽嗅覺發達,腳部各有五趾且趾尖有爪。即便有與老鼠相似的外型,錢鼠並非鼠類,為肉食性動物,以昆蟲、蠕蟲和蚯蚓等為主食,所以如果看到了錢鼠千萬別急著消滅,因為牠們會吃掉家中的蟑螂,對人類而言算是益獸。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由於錢鼠發出的吱吱聲聽起來就像是閩南語「錢」的意思,意謂著錢鼠會把錢財叼來家中,因此民間習俗一般認為「錢鼠主財,進門會帶財」,早期年代有見到錢鼠不能將牠打死的傳聞。 (圖片來源:農傳媒) 錢鼠非常特別,身上有老鼠所沒有的『麝香腺』,因此別稱「香鼠」,偏偏貓咪不愛此味道,故每當貓抓到老鼠時會把玩在手中並吃掉,抓到錢鼠卻僅止於玩弄。過去也有民眾將錢鼠媽媽帶著一隻又一隻的小錢鼠匍匐前進的影片,此為『篷車隊行為』,由於幼錢鼠幾乎全盲,出生後5~22天間會緊跟在母親身後,常被目擊到第一隻幼鼠含住母鼠的尾巴,後面的幼鼠一隻接一隻列隊前進,非常可愛。 (錢鼠的『篷車隊行為』。來源:國家地理雜誌) 目前大部份的家庭或店家習慣使用黏鼠板或滅鼠藥,不論是對於錢鼠或是老鼠無疑都是非常大的傷害,特別是黏鼠板,錢鼠大多時候可靠著靈敏的嗅覺避開滅鼠藥,但天生的弱視力卻容易不小心掉進黏鼠板陷阱。人類如果不小心沾到黏性強的黏鼠板,即便只是手指上的一小塊皮膚,強硬分離的話會造成皮膚嚴重撕裂傷而出血。人都會受傷了更何況是動物,家中有寵物的更不適合使用黏鼠板,先前已有數例野生動物不慎沾到黏鼠板的事件,除了讓動物痛苦不堪以外,後續的清理方式繁瑣,容易造成動物緊張而頻繁掙脫並且受傷。像是老鼠有受困於黏鼠板上導致害怕而產生糞尿失禁的情形,此容易增加人們接觸其糞尿產生的漢他病毒的風險。整體而言,黏鼠板已經成為了社會上最不需要出現的物品。 (圖為3年前位於新加坡的某商店放置自製黏鼠板,意外地黏到了路過的錢鼠。圖片來源:新加坡獅城新聞) 國內外已有多起狗狗外出時誤食滅鼠藥導致送醫的案例,根據現階段的動保法第30-1條,任何人不得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若違反規定過失傷害或使動物遭受傷害,而未達動物肢體嚴重殘缺、重要器官功能喪失或死亡者,將會被處新台幣3,000元至15,000元罰鍰,此法條包括動物誤食滅鼠藥。 其實避免室內引入鼠類的最簡單方式,就是不要殘留任何食物,垃圾不堆積,並盡量保持家中清潔。相信維持環境整潔是每個人最基本可以做到的事,乾淨的空間自然就不會引來鼠類及其他害蟲。人人都想待在舒適沒有雜亂的屋內,除了讓自己心情好之外,也預防了戶外的鼠類進入不屬於牠們的地盤,根本是一舉兩得的最佳方法。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AD%E9%BC%A9 農傳媒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30278 科學月刊 https://www.scimonth.com.tw/archives/123 新北市政府 https://www.ntpc.gov.tw/ch/home.jsp?id=28&parentpath=0,6,27&mcustomize=multimessages_view.jsp&dataserno=201603070001#:~:text=%E5%8B%95%E4%BF%9D%E8%99%95%E9%99%A4%E5%90%91,%E9%A8%B7%E6%93%BE%E3%80%81%E8%99%90%E5%BE%85%E6%88%96%E5%82%B7%E5%AE%B3%E5%8B%95%E7%89%A9%E3%80%82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 https://www.kitanimals.org/posts/4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我們每一天都在街頭為動物權益努力,不論天氣如何,我們始終堅守。與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益處是我們的使命。如果您在街上遇見我們的推廣團隊,請停下來了解我們的宣導議題,並給予我們的工作夥伴一些鼓勵和支持。您的支持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專案新聞
2024.11.21
支持動物權理念,從減少肉食開始
從灌水牛事件我們觀察到動物保護法的條文規範,當不人道的屠宰動物事件發生,罰款與獲利金額不成正比,無法有效制止違法行為。現行動物法令保障的是動物福利,而不是動物權,也就是我們允許把動物當作資源利用。以及經灌水的牛肉流通到市面,購買食用後也會發生食安的疑慮。 事件發生之後矯正的做法,例如普查屠宰場的監視器設備、對屠宰場提高稽查頻率、監管人員駐廠監督、修正現行的牛肉產銷履歷制度,讓屠體可追根溯源,和推動牛肉評級制度(註1)。綜觀以上的方法,都指出動物可持續作為餐桌食物來源的一種選項。 以站在動物權的角度出發,要求的是動物享有與人類相同的權利,都是作為不可剝奪其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獨立之個體。若把食用動物的選項剔除掉,立竿見影的做法將會是人類轉向純素飲食,將能迅速地往動物權理念靠攏。 純素飲食正掀起難以抵擋的潮流 2019 年,倫敦被國際動物權益組織「善待動物組織」(PETA)評為全球最素食友好城市。時任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 (Alexander Boris de Pfeffel Johnson) 對此榮譽表示歡迎,並指出倫敦自啟蒙時代以來便成為素食思想與素食餐廳的中心。如今,隨著純素主義在社交媒體上的廣泛推動,素食不再僅僅是一種個人的飲食選擇,而成為了一場席捲全球的潮流運動。 純素主義的流行,無論是出於道德考量、省錢需求,還是單純為了健康,逐漸被大眾接納。如今,純素主義的生活方式迅速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將動物產品替換成植物性食物。根據最新的研究,每年有近六億人受到這股素食趨勢的影響。這不僅僅是一種潮流,它將長久存在,並逐漸被視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素食生活提倡無肉、無乳製品、無動物成分,受到了新一代有意識消費者的青睞。 素食市場在餐飲業還是家庭用餐領域的擴張速度驚人。餐飲業中不僅有專業的素食供應商,也有越來越多的主流供應商加入這一行列,像是提供素食餐點的連鎖餐廳和咖啡館,都在積極引入純素菜單。零售分析機構 Canar World 的最新數據顯示,英國約有 29% 的晚餐完全不含肉類,另外有 20 萬名消費者表示在過去三年中轉為素食主義者,這是一個顯著的變化。大型科技投資者,如蓋茨基金會和 Google,也紛紛投資於這些無肉替代品,推動素食產業的快速發展。 從自我覺醒到餐桌革命:Derek Sarno 的植物性廚藝之路 德里克·薩諾 (Derek Sarno) ——一位美國純素主廚,從葷轉素,以前經常烹調各類肉類。他專注於將蘑菇和蔬菜帶上餐桌的中心位置,並以此釋放植物的強大風味。他共同創立了植物性食品公司「Wicked Kitchen」,並在全球最大連鎖零售商之一擔任植物性創新部門的領導。對於「植物性」和「純素食」的概念,他認為這其實非常簡單:純素和植物性飲食完全不含動物及其衍生物——無肉、無魚、無乳製品、無牛奶或雞蛋。這是一種純粹依靠植物為原料的生活方式。相比之下,素食不包含動物或魚類,但允許食用動物的副產品如乳製品和蛋。 德里克創作了多道創意純素料理,讓人驚豔。這些菜肴包括用猴頭菇製成的“素牛排”,風味濃郁且富含營養。猴頭菇被稱為地球上最營養的菇類之一,有助於大腦健康。他還用褐色平菇製作了希臘風味的蘇福拉奇三明治,以及杏鮑菇製作的燒烤胡椒牛排串,展現了蘑菇在植物性料理中的無限可能。 對德里克而言,這樣的創作不僅是美食,也是使命。肉食與氣候變遷密切相關,動物農業不僅是熱帶雨林砍伐的主要原因,肉類生產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這些問題提醒他食物選擇對環境的影響,而這也是他成為純素廚師的原因之一。 此外,他選擇這條路還有個人原因,伴侶的意外去世讓他重新審視生活,並在佛教寺廟中靜修三年,深刻體悟到動物與人類的痛苦是相通的。自此,他決心創造既美味又對動物友善的料理。德里克相信,每個選擇植物性飲食的理由都是正確的,即使一天只吃一餐植物性食物也能帶來巨大影響。 德里克深信「慈悲行動」,並透過烹飪和食譜開發來啟發他人學習和享用無動物成分的美食。他致力於為食肉者和素食者創造美味的純素料理,因為他深知,人們想要拯救動物和地球,但並不希望在美食體驗上妥協。 多角度解析消費者偏好轉變:健康、素食與永續 隨著消費者對健康與永續生活的重視不斷增加,市場需求也在發生顯著變化。透過多角度觀察,消費者偏好的轉變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註2): 健康意識抬頭:消費者逐漸重視健康飲食,減少肉類攝取、選擇植物性飲食成為趨勢。素食產品需求增長:數據顯示,48% 的英國消費者每年減少肉類攝取量,約四分之一的消費者已成為彈性素食者。隨著健康、環境與動物福祉成為消費者的主要動機,素食產業迎來了巨大商機。口味與價格的影響:儘管素食需求增加,但價格與口味依然是消費者考量的核心因素。價格 (43%) 和口味 (37%) 是選擇植物性產品的主要障礙,素食產品要經濟實惠兼具美味。透明度與信任度:消費者對產品資訊透明度和信任度的重視日益增加,尤其在食品安全方面。約 49% 的受訪者比三年前更信任植物性產品,信任來源於其安全性、標籤準確性及可靠性。對永續發展的支持:環保趨勢推動更多消費者支持政府針對健康食品實施稅收優惠,並提升產品認證透明度。數據顯示,72% 的消費者支持稅收減免,70% 則贊同提高認證標準的透明度。 善用純素飲食趨勢,激發綠色商業新契機 作者在另一篇文章「英國廢奴法案與純素飲食推廣的成功關鍵」談論到少肉素食者或彈性素食者的數量約占人口的 20% 到 40%,這個龐大的族群創造了需求與市場,這就是為什麼現在許多公司紛紛加入生產純素產品的原因之一。企業在重新審視其商業策略,以更好地滿足不斷增長的植物性產品需求。以下為幾項建議關鍵策略,旨在協助企業順應趨勢。 1) 增強市場競爭力,開發多元植物性產品。 2) 滿足市場需求、聚焦產品口味與價格。 3) 提升競爭優勢、與本地食品生產商和經濟型零售商建立合作,以降低生產與分銷成本。 4) 突顯健康益處,打造品牌形象。 5) 增加產品透明度,強化消費者信任。 6) 推動政策支持,創造良好市場環境。 選擇純素的關鍵因素?讓心中的種子萌芽 越來越多人選擇純素飲食,背後的動機多樣而深刻,從健康、環保到動物權益等多方面影響著人們的決策。首先,健康因素是許多人轉向純素的主要考量。通常植物性飲食中纖維和維生素含量高,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因此成為許多注重健康的消費者的選擇。其次,環保意識的抬頭也促使部分人採用純素飲食。肉類生產與畜牧業在溫室氣體排放和熱帶雨林砍伐等環境問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選擇植物性食物被視為減少個人碳足跡的方式之一。 此外,選擇純素的消費者往往支持動物不應該被視為食物來源,並希望避免參與動物的痛苦與剝削。道德信念和個人價值觀進一步鞏固了這一選擇,有些人因宗教信仰而採取純素生活,或是出於不剝奪其他生命的慈悲心。食品安全方面的擔憂同樣促使人們偏好植物性飲食,例如灌水牛事件等,使消費者對肉類食品的安全產生疑慮,而植物性食材被認為更天然、相對安全。 最後,潮流的推動和社交媒體的影響不可忽視。隨著越來越多的名人和運動員公開提倡素食生活,並強調其對身心健康的益處,純素飲食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潮流。綜合來看,純素選擇不僅是飲食上的改變,也反映了一種對健康、環境與動物福祉的價值取向,成為全球越來越多人所支持的生活方式。 (註1) 目前尚未有台灣牛肉評級制度,提供美國制度做為參考。 (註2) 資料參考:Taste trends: The shift towards plant-based eating in the UK — 文 動物權特約記者 李鈺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身為台灣第一個定期在街頭推廣動物權運動的團體,每日都有工作人員站在街頭,不畏風吹日曬雨淋,向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與蔬食的美好。若您碰巧遇上協會的推廣夥伴,也可停下腳步,了解協會正在分享的議題,為工作夥伴們加油打氣。
專案新聞
2024.11.08
【動保捷報】從鼠控到窗殺防範:紐約州全新Flaco法案為都市生態指引新方向
2024年,紐約州正式通過了名為「Flaco法案」的禽類保護法,該法案以打造多元物種的城市共生為出發,針對城市棲息鳥類,特別是如貓頭鷹和鷹隼等猛禽,提出一系列創新政策以改善鳥類受到毒鼠藥間接毒害與都市窗殺問題。 居住在城市中的禽類面臨許多人類共生的生存難題。 / 圖片來源:David Lei via Associated Press 法案的推動源自多起鳥類死亡事件,其中包括受民眾關注的Flaco貓頭鷹案例,牠因食用受毒鼠藥污染的鼠類而不幸喪命。這些事件突顯出傳統毒鼠藥帶來的生態連鎖反應,促使立法者重新審視更為人性化和有效的控制方法。這項法案的另一亮點是針對城市建築的鳥類友善設計規範,要求未來新建或大規模改建的州立建築必須採用防撞設計,特別是在窗戶結構上,以減少鳥類撞擊建築物的風險。這項規定反映出都市規劃中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視,推動人類與多元物種和諧共生的新模式。 替鼠節育:雙贏的創新方案 新法案透過鼠隻節育同時解決鼠患和鳥類毒殺問題。/ 圖片來源:AI生成 Flaco法案的核心是啟動非致命的鼠患控制策略。市議員Shaun Abreu表示,這項政策將在兩個試點區域進行,覆蓋至少10個街區,並持續六個月。這次試驗將透過發放特殊的節育藥丸,逐步減少鼠類的繁殖速度。藥丸的配方經過優化,結合了鹹甜口味及豐富的脂肪成分,不僅能吸引鼠群食用,還能有效地將藥物傳遞至整個鼠群。 以往的毒鼠藥雖然能短期控制鼠患,但卻導致了大量野生動物的死亡,特別是食用受毒害鼠類的鳥禽。市長Eric Adams指出,此次替鼠節育計畫是「垃圾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非致命手段解決鼠患,同時維護城市生態平衡。通過該法案,紐約市不僅擺脫了對毒鼠藥的依賴,還能避免其他動物如寵物或鳥類誤食毒物的風險,進一步提升城市的居住品質。 鳥類友善設計:保護飛羽鄰居的新標準 動物權利倡議人士聚集在市政廳外聲援Flaco法案。 / 圖片來源:thecity.nyc 法案的另一關鍵部分是推動建築物的鳥類友善設計,目標聚焦在降低因撞擊窗戶導致的鳥類死亡。紐約鳥類聯盟指出,每年光是在紐約市就有超過25萬隻鳥類因為撞擊建築物而喪命,全美則有超過10億隻鳥類因相似原因死亡。其原因在於許多鳥類無法辨識透明或反光的窗戶而誤撞建築,尤其是在遷徙季節時,因成群移動數量龐大而導致受害鳥類眾多。 為了有效降低窗殺鳥類的數量,法案點名建設規範,指出未來新建或重大改造的州立建築必須納入鳥類友善設計,例如使用特殊的窗戶裝飾或防撞材料,幫助鳥類辨別障礙物。此外,建築物在夜間也需要關閉非必要的燈光,以防止鳥類迷失方向。紐約鳥類聯盟執行長Jessica Wilson強調,這些鳥類友善設計不僅對保護鳥類有顯著效果,還能減少能源消耗,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共建共生城市,開啟友善共生新紀元 都市計畫與發展目標轉向更加永續與多元包容的環境打造。/ 圖片來源:AI生成 紐約素以多元文化和包容著稱,然而這片土地的居民不僅限於人類,還包括各種非人動物。Flaco法案的通過正是這種共生精神的體現,展現了紐約市對不同物種共存的重視。隨著全球永續意識的提升,Flaco法案為城市建設與發展指引了新方向——不僅是以人類需求為優先,更是以環境友善和生態共存為核心。未來的建設不再只是追求效率與經濟利益,而是納入所有物種的生存權益。在新法案的引導下,紐約市正在打造一個更加包容且可持續的都市規劃,讓人類與自然在同一片天空下和諧共生。這種新模式不僅是對未來城市發展的探索,更是為後代創造一個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環境的開端。 參考資料: The City Reporting to New Yorkers: Flaco’s Law: With Bird Bill, City Council Pushes Plan B for Rat Control to Protect Feathered Friends https://www.thecity.nyc/2024/04/11/flacos-law-city-council-rat-contraception/ NYC Bird Alliance: The FLACO Act https://nycbirdalliance.org/our-work/advocacy/current-advocacy-priorities/the-flaco-act#:~:text=Enacted%20as%20Local%20Law%2015,2021%20use%20bird%2Dfriendly%20materials. PETA: VICTORY! Rat Birth Control Trial Passes Unanimously in New York City Council https://www.peta.org/blog/rat-birth-control-program-ny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身為台灣第一個定期在街頭推廣動物權運動的團體,每日都有工作人員站在街頭,不畏風吹日曬雨淋,向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與蔬食的美好。若您碰巧遇上協會的推廣夥伴,也可停下腳步,了解協會正在分享的議題,為工作夥伴們加油打氣。
專案新聞
2024.11.07
網紅松鼠被撲殺,影響選情
美國知名網紅松鼠「花生」(Peanut)因安全問題被撲殺的事件不僅引發眾多粉絲的悲痛,也迅速演變成一場政治風暴,成為美國2024年總統選舉中的熱點話題。擁有超過50萬粉絲的松鼠「花生」,因被投訴帶有疾病風險而被紐約環保局帶走撲殺,事件曝光後,成為共和黨用來批評民主黨政府的新話題。這一現象揭露了動物權益議題在政治角力中的複雜性,以及人們對動物生命的思考。 花生被撲殺 翻攝IG peanut_the_squirrel12 10月30日,紐約環保局上門通知「花生」的飼主隆戈(Lungo),稱收到民眾投訴,認為松鼠「花生」及另一隻浣熊「弗雷德」可能攜帶狂犬病等疾病,對社區構成安全威脅。環保局要求帶走這兩隻動物,隨後進行撲殺。隆戈痛心表示,環保局當時未持搜索令便進行搜查,讓他感到被當作犯罪嫌疑人看待。他表示正準備文件,希望能讓「花生」獲得寵物身份,但為時已晚。 翻攝IG peanut_the_squirrel12 消息一經傳出,「花生」的粉絲們迅速行動,超過一萬人發起連署,呼籲釋放「花生」,並向環保局施壓。然而,環保局調查確認「花生」和「弗雷德」屬於野生動物,隆戈的飼養行為違法,最終兩隻動物皆被撲殺。隆戈隨後在Instagram上表示將發起募款,計劃對環保局提告,眾多粉絲在社群平台表達不滿與哀悼,事件迅速在全國掀起波瀾。 令人霧裡看花的選舉作秀 隨著這起事件持續發酵,共和黨一些知名人物紛紛發表聲明譴責「花生」之死。部分川普支持者更指責拜登—賀錦麗政府過於嚴格的寵物法規,限制了民眾將松鼠等野生動物飼養為寵物的自由,認為這是「政府對個人生活的過度干預」。共和黨將此事件視為一個絕佳的政治攻擊點,並將「花生」之死歸咎於現任政府,認為這是民主黨政府「不尊重個人自由」的又一體現。 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J·D·范斯更是在北卡羅來納州的競選集會上提到「花生」事件,他表示「唐(川普)因為松鼠花生的事非常憤怒。」此番言論引發了支持者們的熱烈迴響。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也在社交平台上表態支持,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將「拯救松鼠」,甚至喊出「投票給PNut!為了自由!為了自由!」的口號,將這一事件進一步與「自由」和「個人權利」掛鉤。 然而,共和黨在動物權益議題上的態度一向偏保守,此次對「花生之死」的聲援更顯得投機。長期以來,共和黨對於動物保護政策支持度低,尤其在野生動物的保護與環境保護議題上,持較反對立場。如今以「花生之死」作為選舉攻勢,實際上並非真正出於對動物權益的關注,而是將其當作工具來贏取支持者。這種策略引發不少批評,認為其只是利用「花生」的悲劇,為選舉營造聲勢,並未實質支持動物保護政策的改進。 對生命價值的思辨更勝於選舉 「花生」之所以廣受粉絲愛戴,不僅因為牠的可愛,也因為牠與隆戈之間的特殊故事。七年前,隆戈目睹「花生」的母親被車撞死,於是將年幼的「花生」帶回家撫養。八個月後,他嘗試將「花生」野放,然而不久後,牠帶傷回來,隆戈遂決定收養牠,並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兩人間的點滴互動,逐漸成為人氣松鼠。 「花生」之死引發了人們對動物權益的廣泛討論,不僅是動物的生存問題,也關乎社會如何看待每一個生命的價值。隨著動物權益意識的增長,越來越多人認為不應單純以動物身份決定去留,而是應該尊重它們作為生命的存在。 這起事件也再次警醒我們,對待動物的關懷不應僅限於情感,而應更具行動力。我們應思考如何改進動物保護法規,讓像「花生」這樣的動物得到應有保障,避免因身份歸類而承受不必要的命運。對於政界而言,真正推動動物保護政策的改進比投機性地利用事件獲取選票更具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我們每一天都在街頭為動物權益努力,不論天氣如何,我們始終堅守。與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益處是我們的使命。如果您在街上遇見我們的推廣團隊,請停下來了解我們的宣導議題,並給予我們的工作夥伴一些鼓勵和支持。您的支持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公投連署

禁用黏鼠板公投

目標2500 份
尚缺571 份
28 天 6 時 51 分 34 秒 倒數中
  • 公投理由書完成2022.10.01
  • 公投提案書蒐集2022.10.28
  • 送交戶政機關審核2024.12.01
  • 公投連署開始2025.03.31
  • 完成連署排入公投202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