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實驗迷思一手掌握 (中篇)
根據權威醫學期刊的多項研究顯示,動物實驗是一種非常不可靠的科學方法。它不僅浪費了動物和人類的生命,也浪費了寶貴的資源,因為這些實驗試圖讓動物感染牠們通常不會感染的疾病。我們將以三篇文章列出一些常見支持動物實驗的說法以及反駁這些說法的論點。 (本文為中篇)


迷思4:動物實驗有助於對抗癌症

自 1971 年以來,透過稅收、捐款和私人資金,美國在癌症研究上已經花費了數千億美元。然而,一項針對 2003 年至 2011 年間研發的 4,451 種實驗性抗癌藥物的調查發現,儘管所有藥物都已經在動物身上成功測試,但93% 以上的藥物在進入第一階段的人體臨床實驗後卻失敗了。這項研究的作者指出,透過將人類腫瘤移植到小鼠身上等技術創造的動物“模型”,並不能準確地預測藥物在人體上的療效。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 (NCI) 前所長 Richard Klausner 觀察到:「癌症研究的歷史就是治好老鼠癌症的歷史。幾十年來,我們治癒了老鼠的癌症,但對人類身上卻行不通。」

研究發現,在大鼠身上致癌的化學物質在小鼠身上的致癌率只有 46% 。如果從大鼠到小鼠的推論都有問題了,那我們又如何從小鼠、大鼠、天竺鼠、兔子、貓、狗、猴子和其他動物的結果推論到人類呢?

(近年來,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病率略有下降,這主要是因為人們改變了生活方式,例如飲食和戒菸;然而癌症的發病率仍然持續上升,醫療系統對抗癌症所投入的資源已經開始排擠到其他醫療項目。)

現在 NCI 已經開始用人體癌細胞做第一階段的新型抗癌藥物測試,這樣就不用再像以前一樣,每年在機構中有100萬隻老鼠被用來做測試,也讓我們有更大的機會來對抗癌症。

此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癌症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預防的,但大多數關注癌症的機構組織(health organization)在公共教育等預防項目上的投入、花費卻很少。

根據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大多數癌症是由吸煙和食用高脂肪、高動物蛋白質食物以及含有人工色素和其他有害添加物的食品引起。我們可以透過考慮來自人類、與人類相關的數據並選擇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迷思5:科學界有責任利用動物實驗來持續尋找人類所患各種疾病的治療方法

在美國,動物實驗每年耗資數十億美元(包括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 40% 研究資金)、近 3 兆美元的醫療保健開支。雖然用於動物實驗的資金和實驗中使用的動物數量不斷增加,但與其他已開發國家相比,美國的預期壽命仍居世界第42位,嬰兒死亡率也較高。

2014 年,由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共同撰寫,在《英國醫學期刊》(The BMJ)上的綜述論文記錄了動物實驗在改善人類健康方面的壓倒性失敗。該論文的結論是:如果對動物進行的研究仍然無法合理預測人類可能出現的情況,那麼公眾繼續支持和資助臨床前動物實驗是浪費時間與金錢的



小結:預防勝於治療

與其預期自己罹癌後再尋找有效的治療,大多數人更希望自己一開始就能遠離癌症。

比起浪費時間與金錢的動物實驗,透過教育人們避免攝取過多脂肪和膽固醇、戒菸、減少酒精和其他藥物、定期運動以及改善環境的重要性,其實可以拯救更多人的生命,同時減少更多動物不必要的痛苦和犧牲。


原文參考連結:

Answers to Common Arguments for Animal Testing | PETA

———————————————————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於2019年發起「動物實驗謝了不必」專案,串聯醫學界、營養學界、生科學界,遊說食藥署減少非必要動物實驗,將健康食品中的「功效性測試」統一以人體食測為主。同時也進行企業遊說,目前已有聯華食品、維他露集團、太古可口可樂、養樂多、統一集團、佳格集團、愛之味、葡萄王、中天生技等企業承諾停止非法規要求之所有動物實驗。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身為台灣第一個定期在街頭推廣動物權運動的團體,每日都有工作人員站在街頭,不畏風吹日曬雨淋,向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與蔬食的美好。若您碰巧遇上協會的推廣夥伴,也可停下腳步,了解協會正在分享的議題,為工作夥伴們加油打氣。



訂閱電子報

關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的最新消息,知道更多參與和協助的訊息!